聽新聞
test
0:00 /
0:00
環團:工輔法修法一年 新建農地違章工廠零斷水斷電
工廠管理輔導法去年修法,新建農地違章工廠可立即斷水斷電及拆除,經濟部也強調將清查新增的違章工廠名單,地球公民基金會今天發出新聞稿批評,經濟部至今都未公開清查數據,讓地方政府「找理由」無從執法,他們向大眾推出的違章工廠回報行動,至今已收到160件回報、90件實際檢舉,但總計僅3件裁罰、1件自拆,0件斷水斷電。
地球公民基金會表示,經過電話追蹤,許多案件至今無處分的原因,除了「找不到廠主、擇期再稽查」之外,還有地方政府不同局處在違章工廠管理上權責不清,互踢皮球。
地球公民基金會表示,工輔法修法至今一年,各縣市卻未依據中央法規自訂「未登記工廠裁量基準」。彰化、屏東甚至維持2010年的版本,新北、南投也不過是2018年通過的裁量基準,都未與工輔法的2019年版本接軌。
中央與地方法規新舊不接,地球公民基金會說,造成地方政府對新增工廠仍採罰款優先,而非按照工輔法斷電、斷水及拆除,「造成違章工廠沒有消失,只是逃竄」。
在檢舉過程當中,地球公民基金會發現,興建中或是無製造加工事實的農地鐵皮屋,被地方經發單位視為「違章建築」,因此無權裁處。建管單位則因「違建」眾多,對於已蓋好的違章建築難以排拆。
地球公民基金會指出,這些倉儲與興建中的建築並非與產業無涉,甚至可能在未來成為違章工廠進駐的廠房,即使非屬法規認定的工廠,亦將成為扭曲合理競爭、增加公安風險的農地未爆彈。但模糊的政府分工卻讓這些工廠附屬產業得以生存。
地球公民基金會說,此次地方政府最讓人無力的回應為「大門深鎖,擇期再查」。由於地方人力有限,稽查次數已大幅不足,要現場抓到工廠違法證據,必須有足夠魄力才可能辦到。某縣市稽查人員就曾抱怨,有同事因單獨前往稽查,在執法過程中被關在工廠。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