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中央肥料實名制太僵化 高市議員:管太多天下大亂

上月中旬推動肥料實名制上路,每包補助20元,中央一再強調不缺肥,卻還是難滿足農民用肥需求,也被認為是限制農民使用肥料的權利。高雄市議員朱信強說,農民在意的不是那20元肥料補助,是合理地使用肥料,如何施肥應該由最了解土地性質的實際耕作者來決定,目前作法太僵化、不近人情,「管太多搞得天下大亂」,希望中央肥料政策除了作業簡化,也要更貼近農民需求。
農委會官員強調,推動實名制是把肥料留給真正需要的人,也能保障肥料補助款真正留給需要的人,直接給實耕者而不是地主。
朱信強說,農委會說要給實耕者補助,不需要契約就可以買,很多農民反映仍須提出實質租約證明,但地主不給地號就不能申請補助,「農民不想要肥料補助單純買肥料行不行?」肥料實名制讓農民購買肥料困難重重,怨聲載道。
高雄市農業局長吳芳銘說,他最近下鄉聽到許多農民反映肥料實名制問題,政府的角色與責任,是確保肥料的供需平衡和價格公平,現今在石油價格崩跌的低價期,對比非台肥的其他肥料價格仍居高不下,顯有矛盾,推動實名制也應考慮地力差別、實耕者需求和文件取得的方便性、肥料分裝可能性等配套,才不會落得失去「施肥合理性」、「購買方便性」及「價格合理性」,千萬別淪為擾民。
朱信強說,農委會硬性規定肥料配售數量,當成紓解供肥壓力的手段,太過僵化,規定每公頃肥料量,例如蔬菜25包、果樹18包、花卉16包、雜糧15包等,其他作物等肥料量還要打折,「那不滿1公頃的小數點包數怎麼計算?」
朱認為,農委會官員不夠了解農地施肥實際狀況及苦處,真正的農民不會大量購買肥料惡意囤積,沒有多餘空間當倉庫,且肥料放久只會結塊不會增值,中央實在沒有必要控管農民購買肥料數量。
農糧署回應,購肥資訊系統依據不同作物種類核定肥料量,該標準是依據農試所專家提供各類作物合理施肥量而來,可避免農友用肥過多,又可分散農友用肥需求,讓肥料穩定供應給有需要的農友。農民只有第一次預購要帶身分證,之後系統內就會有農民朋友的資料,下次只要人來,不用再附任何資料,就可直接用系統內的資料登記預購。
朱信強也談到,農委會口口聲聲說肥料供應量夠,近期石油價格下跌已一段時間,肥料的原料很多是來自石油的副產品,肥料價格本應隨著石油價格下跌而調價,農委會的肥料實名補助,導致非台肥的其他肥料價格居高不下,到底量夠不夠?若足夠,是誰在操弄價格?都應該對農民釋疑。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