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台灣守時觀念大不同 網分析:跟民族性有關

台灣人喜愛到日本旅遊,近年來許多日本人也喜愛到台灣玩,雙方除了觀光外,也能在交流中近一步了解彼此社會文化,從中理解日本和台灣的生活差異。但今(23)日有一名網友在PTT上PO文提到,先前和日本朋友聊天時,對方居然說日本人連和朋友相處時壓力都很大,在「守時」的定義上與台灣人差很多。因此他好奇詢問廣大網友「日本人為什麼連和朋友相處壓力都那麼大?」
原PO在文中表示,之前一位日本朋友在聊天時和他說到,日本人連和朋友相處時壓力都很大,例如日本人和朋友約10點見面,但是一定要趕在9點50分前到才不算遲到。這讓原PO想起台灣人如果和朋友約10點見面,即使是10點10分才到也都還不算遲到,這樣的文化差異讓原PO感到相當困惑。
PO文一出後,引來眾多網友討論,大家都對此提出不同看法,「應該是日本離峰時間的大眾運輸準點率高」、「這應該跟日本國情民族性有關」、「50分才算準時有點過頭了,但覺得遲到10分鐘還剛好的人也是有問題」、「之前日本節目播過沖繩人也是對時間觀念不嚴謹,我主管已經入境隨俗壓秒進辦公室,他們只有在群體意識前的日本島內才能有效的約束自己」。
事實上,日本人守時的民族性可追溯到明治時期,當時日本引進西方的24小時時間制,並加強鐘錶的普及,更把6月10日定為「時間紀念日」,加強全國民眾的守時觀念,因此「時間觀念」在日本生活中早已成為一種默認的社會風氣,也在不斷的延續下去。也由於日本的地形天氣等環境影響,所以他們對細節非常敏感,為了不錯過最佳農耕時節,日本人必須經常觀察季節的變化,使他們養成了對時間敏感的性格。
根據《每日頭條》報導,日本社會存在著不言而諭的「15分鐘鐵則」,不管是去會見朋友或是名人,都會提前15分鐘抵達會面場所附近,並根據約定時間出現在會面場合。
不少網友看到後也紛紛表示「是台灣人習慣不好,約定時間沒到就不要扯交通」、「愛遲到的人就是不尊重別人,這種人通常都沒有同理心」、「遲到就是遲到還敢凹就是台灣人的習慣」、「幾點就是幾點,晚10分鐘還是遲到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