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翻船骨折 糖尿病權威許惠恒從中學會慢活
台中榮總身為醫師又兼院長,生活講求效率速度,沒有想到如此的「快活」,竟使他不小心「翻船」,因骨折得暫時坐上輪椅、撐著拐杖。然而受傷經驗也讓他更懂得慢活的意義,並且關注輪椅族的無障礙生活,重新檢視院內的各式無障礙設施,讓醫院無礙更有愛。
以下是許惠恒分享他不幸「翻船」的經驗:
猶記兩年多前的三月天,我北上參加公務會議,傍晚會議結束後歸心似箭,但那時外頭下著毛毛細雨,天色又有點昏暗,沒想到快步走過街頭時右腳竟拐了一下、「翻船」了。
我當時跌坐在地上,想要站起來卻發覺右腳踝無法施力,紅腫痛的感覺也與扭傷不太相同,好像更加嚴重。還好我的家人就在身邊,攙扶著我並在路邊攔下計程車,將我送去台大醫院急診室治療。
當時接受完檢傷分類後,一名外科住院醫師前來問診。那位住院醫師一看到我便說:「院長,今天受傷的是你嗎?」原來對方曾在台中榮總擔任過實習醫師。他隨後協助我拍X光影像,以確認是否僅為韌帶扭傷,若是,休息一下即可。
可惜,住院醫師看完片子後說的是:「抱歉院長,你的脛骨和髕骨都斷了,需要手術治療。」沒想到只是拐一下竟這麼嚴重,我也特別把影像傳給我們醫院的骨科主任看,他也說,這傷勢最好要住院開刀。
幸好,開刀說急也不是很急,24至36小時內完成即可。於是我請台大住院醫師協助我簡單打石膏,好好向他道謝後,就帶著X光片、坐上高鐵回台中治療。
但回程路上並不容易,我拄著家人幫我買來的拐杖,一拐一拐難以行動,撐久了還會手痠。幸好到了高鐵站,站內提供輪椅支應,我若非因為這次受傷,還真的不知道高鐵提供輪椅,而且第七節車廂還提供四個輪椅席位置。
回到台中榮總,骨科醫師們幫我照更清楚的片子,確定不只是骨折,連韌帶也有稍微受傷。骨科部李主任與創傷骨科李主任解釋,我的「那一拐」造成肌肉旋轉牽扯所致,加上全身重量下壓力很大,才會造成脛骨和髕骨骨折。而他也很快地隔天安排我開刀。
這是我第一次以病人身份躺在開刀房,還好旁邊都是同仁,比較不緊張,不過「躺」著面對同仁也是第一次,接著全身麻醉就睡著了。醒過來時已送恢復室,腳也打上手術骨釘和石膏,之後住院三天,並使用輪椅及枴杖約六周。
即便是坐輪椅或拄枴杖,我還是繼續上班,重要會議也都到場不請假。很多好友也很關心我的傷勢,不停問「怎麼會這樣?」甚至有人推薦健康食品讓我補骨頭,老病人也開口關心我「不要太辛苦。」我雖沒吃補品,但心裡很溫暖。
比較特別的經驗是,開刀後二周是我女兒的結婚大喜之日,原本我期待會陪女兒走紅毯的,卻因我坐著輪椅而取消,最後改成雙方父母在主桌站起來致詞,只有我坐著講話。女兒沒抱怨,但被太太碎碎念:「怎麼女兒結婚前還發生這種事。」
這次受傷經驗的體會之一是「用枴杖也要尊重專業」。因枴杖是要支撐上半身的重量,若沒有骨科醫師或復健治療師指導使用枴杖的施力方式,很有可能才撐幾下就手痠。另外枴杖怎麼擺、擺盪幅度多大、患肢什麼時候踏出,都有技巧的。
另外一項體會就是「無障礙空間」很重要,過去不會特別注意無障礙空間在哪裡,但受傷後必須坐輪椅,光是遇到階梯就很不方便,得繞上一大圈去找斜坡道。
雖然我們醫院無障礙空間做得還不錯,但希望能更符合病人需求,於是因此特地請醫企部與工務室同仁重新檢視醫院所有室內外的無障礙空間,確認並強化輪椅族病人的硬體使用情形,讓無障礙空間更有愛。
這次受傷,我也意識到「慢活」的重要性,過去走路走得很快,現在都會告訴自己要稍微放慢腳步,避開濕滑地板。我現在看到醫院地板打蠟清潔,也會特別請同仁走路要小心,可別摔跤了!
●許惠恒
1.年齡:62歲。
2.出生地:台南巿。
3.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台大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碩士、國防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
4.專長:糖尿病、高血脂症、血管硬化疾病、胰島素阻抗性、醫務管理等。
5.興趣:閱讀、游泳。
6.現職:台中榮總院長、中華民國公立醫院協會理事長、陽明大學醫學系兼任教授、中興大學生醫所合聘教授、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合聘教授。
7.經歷:世界糖尿病聯盟西太平洋區主席、台中榮總副院長、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台灣醫療典範獎、世界糖尿病聯盟傑出貢獻獎。
腳踝扭傷
腳踝扭傷又被稱為「翻船」,多發生於運動傷害。一般而言,建議2到3周持續紅腫疼痛,就應到醫院接受評估和影像檢查,若只是輕微扭傷,通常約4到6周就可以慢慢恢復,但若同時傷及軟骨或韌帶,恢復時間就比較久。
不過,腳踝翻船當下的受傷姿勢,也可能會造成骨折。但腳踝屬於立體結構,一般門診所照的片子只能照到正面和側面,可能會照不到線性骨折,很可能需要進一步接受電腦斷層檢查。
依臨床經驗,只要幾乎無法走路,就可能有骨折問題,若能走四步以上就比較沒問題。所以,只要不太能走路,或是扭傷異常腫大、瘀血嚴重到起水泡等,都建議進一步照片子。
扭傷第一時間可先冰敷,並拿彈性繃帶做加壓;待紅腫消了、疼痛感下降,則可改為熱敷。受傷初期可吃點止痛藥,但不宜吃太久,以免影響韌帶癒合時間。需注意的是,扭傷最忌諱推拿,可能愈推愈腫,而且對韌帶癒合無幫助。
扭傷難預防,但可以想辦法避免,除了平時走路也應注意路況,一旦扭傷後的腳踝不夠穩定,穿護踝是不錯選擇。運動員則可利用包紮技術,或是改穿高筒運動鞋等,降低再翻船的機會。至於女性少穿高跟鞋也有一定幫助。
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吳家麟
整理/鄧桂芬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