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航廈789億哪來?政府未增資 桃機估2046年破產
桃機近年運量逐年成長、獲利攀升,去年營收218億、稅前淨利90億,不過稅後72億中,只能自留35%、約25億,這已是近年保留最多的錢,其餘65%中,有82%須繳交民航作業基金、18%繳交桃園市政府。
桃機總經理林祥生表示,桃園機場公司化後,根據「國際機場園區發展條例」公司化後建設、營運、管理,都是由公司自行籌措與執行,從法源上來看機場任何建設應由公司設法籌措財源。不過他也指出,若是增建停機坪、重鋪跑道、空側強化滑行道等工程,桃機每年都靠盈餘建設與投資,但現在面臨最大困境,確實是第三航廈追加到789億,且雖然主航廈還未發包,光是預先發包的燈光、資通訊等周邊工程就已近百億。
林祥生坦言,三航廈經費達789億,對於每年只能留下20多億元,確實不成比例,倘若明年二月順利發包,頭期款須準備20%、約25億,也會造成負擔。由於交通部是桃機最大股東,桃機也盼交通部能增資投入建設。
對此,長榮大學航運管理系教授黃泰林分析,桃園機場經費要上繳民航作業基金、桃園機場,他認為交通部應在民航政策白皮書中,揭示定期檢討桃機收入分配,減少上繳比率。他也直言,現行桃園機場服務費中還有5成要繳交給無關機場的觀光發展基金,當各國投入經費建設機場時,桃機光是競爭力就因經費不成比例而萎縮。
交通部政次王國材則直言,桃機三航廈重點應在「趕快發包出去」,三航廈未發包的保留款已高達一百億,「現在都執行不好還擔心未來」,未來沒錢交通部會想辦法,桃機現在要做的是盡力在明年二月前釐清問題點並完成發包。
【相關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