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品、白海豚影響說不清 彰化漁港環評要補考
配合風力發電政策,彰化縣府擬將彰化漁港「遠程計畫」用地變更為「離岸風電維運基地」。環保署專案小組今天審查此案,認為開發對中華白海豚影響、懸浮微粒濃度升高、港口底泥重金屬濃度增加等仍有疑慮,要求補件再審。
彰化漁港位於彰濱工業區內,開發面積51.09公頃,包括近程計畫29.4公頃、遠程計畫21.69公頃。本案2007年「有條件」通過環評,要求遠程計畫施工前3年應提出環境影響調查報告書,否則不得施工;另為配合風力發電政策,遠程計畫擬變更用地為離岸風電運維基地,因此開發單位彰化縣府同時提出環評變更作業。
關於施工對環境影響,彰化縣府在會上表示,無論空氣品質、海域水質、陸域生態、交通運輸都無顯著影響,但環評委員跟環團代表對此說法都不埋單。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理事長文魯彬表示,彰化是白海豚最常出沒的區域,但此案並未加強評估對白海豚的影響。此案拖拖拉拉多年,現在中央跟地方突然都全力支持此案,「可見跟風力發電很有關係」,但船舶維修、港口打樁會產生很多噪音,不利白海豚生存。
委員李培芬也表示,白海豚六、七年前跟現在狀況有一段差距,尤其數量正在縮小,應該加強監測、釐清現況;且施工期間在104年以後監測都沒看到白海豚,有必要思索原因。
針對彰化縣府認為施工前後對空品沒有太大影響,委員吳義林批評,施工期間明明很多地點空氣汙染物濃度高於施工前,例如107年吹北風,而施工基地內PM10濃度就比鹿港區高架水塔高,若無法證明沒影響就要假設有影響,並提出減輕措施,但開發單位做法形同「玩文字遊戲、睜眼說瞎話」,至今都未提出減緩措施。
委員最後決議本案補件再審,補充說明開發可能對白海豚的影響、釐清開發後總懸浮微粒濃度比施工前高的原因、船舶油品含硫份與PM2.5排放量的關聯性、採行綠色港口具體規畫內容、釐清開發後港口底泥重金屬銅、鋅等濃度增加的可能原因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