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者主動脈狹窄免開胸 導管置換一天下床
91歲的王老先生曾有腎臟癌與大腸癌病史,近期因腳腫、呼吸困難、心臟衰竭而送醫,檢查發現有嚴重的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
以往臨床對於高齡或多重病症的長者,因擔心年事已高而不敢動刀,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嬰華從王老先生的鼠蹊部股動脈進行導管瓣膜植入術,傷口小、失血量少,手術成功率和存活率高。
陳嬰華表示,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是長者常見疾病,超過75歲以上,12%有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更有3.4%的患者主動脈瓣膜開口小於1cm²(平方公分),即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而一旦出現心絞痛、心臟衰竭等症狀時,若不接受瓣膜置換手術,逾50%追蹤到1年左右可能死亡,若只以藥物治療,5年死亡率高達100%。
陳嬰華說,高齡患者若有主動脈瓣膜置換需求時,若以傳統手術需要切開胸骨,會留下一道約20公分傷口,因風險太高、或有其他共病等顧慮,約4成長者會被拒絕;而透過導管進行主動脈瓣膜植入,有85%的患者可從鼠蹊部股動脈手術,侵入性低、傷口小,對高齡者來說是一項選擇。如王老先生術後僅一天就可下床走動並轉至普通病房,僅3天就出院。
除了鼠蹊部外,陳嬰華說也可從下鎖骨動脈、腹部主動脈、頸動脈等部位植入導管做置換,北榮目前透過導管執行主動脈瓣膜置換已有230例,僅1.5%的患者需要永久植入心律調節器,低於世界平均值。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