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學校午餐加菜 農委會入校園推廣食魚文化
農委會漁業署為建立學童正確食魚觀念,推動食魚文化向下扎根,今年巡迴全台舉辦30場「2019鱻旅奇緣食魚‧食課」食魚文化推廣講座。由養殖基金會專案計畫補助和台北市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合作,邀請北市雙溪國小、溪山國小、士東國小、福林國小響應,今天約有2600名學童的午餐加菜,多一道虱目魚排。
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表示,台灣是四面環海的國家,舉辦巡迴講座,除了教導學生認識海洋環境,也了解我國的食魚文化,未來也會鼓勵學校午餐採用魚類食材、推廣吃魚。
陳添壽說,國產的無刺虱目魚丁、魚片、鬼頭刀魚片、台灣鯛魚片 ,都可以是學校午餐很好的食材。從今年8月開始,若學校午餐食材有採用3章1Q認證者,每人每餐還可由政府補助3.5元經費,中央一年約支出由原先的每年9億元,增加為12億元。
他表示,學校午餐採用漁產品,確實在經費上比較吃緊,雙北地區午餐經費相對充裕,至於偏鄉學校經費比較少,若要把魚做成單純的魚片,在經費上可能又更多了,因此要如何協助,農委會將與教育單位討論,如何能擴大並且持續推廣。
陳添壽說,由於學校午餐規定不可有加工食品,因此有些魚肉製成的柳條,簡單油炸成類似炸雞塊的形式,或虱目魚丸,原料雖然是魚,但改變原來的形體樣態,恐怕都會被學校午餐取材排除在外,農委會與教育單位合作,溝通如何克服法規限制。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