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少船費低...全台唯一擺渡人 快撐不下去了

「雖然是僅存的文化,但我還是得要生活!」新店碧潭旁的「新店渡」渡口,「擺渡人」李清以單槳划著小木舟,協助灣潭居民橫渡新店溪已經廿年,這是全台唯一的人力擺渡。近年因為搭船人數劇減,加上船費太低等因素,李清考慮年底收攤停業,這獨特的人文景觀恐走入歷史。
新店渡口緊鄰新店溪的碧潭風景區,對比碧潭天鵝船的蓬勃,碧潭吊橋上的遊客如織,人力擺渡顯得孤單卻又饒富特色。負責渡口維運的新店區公所表示,年底前將研議是否會漲五元,若李清退休,會再找有相關技藝的人來擺渡,確保擺渡文化不消失。新北市文化局也說,會擬定計畫維護此區文化景觀。
距今一百卅多年前,當時北台灣商業貨運以水路為主,新店處山區與平地交界,當時原住民與漢人貨物交易後,貨走水路從新店溪一路往板橋、新莊運送,住在新店溪兩岸的居民,只能仰賴人力擺渡船橫渡新店溪,當時新店溪最多有十三個渡口,如今只剩下新店渡口。
只要對岸「搭船鈴」響起,李清就會划著木製小船,來回接送灣潭、新店老街兩岸的民眾,乘客放廿元在船上鐵盒作為船資。李清只靠一根船槳為舵,順著水流操控方向,近百公尺的新店溪,不到五分鐘就可橫渡。
為了抵擋太陽及小黑蚊的「攻擊」,李清從斗笠到袖套等裝備應有盡有。他邊划槳邊說,「這是一分靠天吃飯的工作,大太陽或下雨天搭的人就很少。」他父親也是擺渡人,擺渡技巧不難,他小時玩一玩就會了,怕居民搭不到船,他幾乎全年無休,早上六點擺渡到晚上八點,只有弟弟偶爾來代班,他才能休息。
過去新店溪河面較寬,早期極盛時曾一天接送上千人次,現在一天最少只有一、兩個人搭船。
乘客多以灣潭的老人家為主,主要是搭船到新店去買菜或處理生活雜事,但隨著交通發達,搭船的人愈來愈少。李清說,「現在根本沒什麼人」,時常擺渡一天才賺一、兩百元,甚至有時候沒人搭乘,做久了肩膀都會痠痛,老了愈做愈吃力。
李清無奈地說,這廿年來船費都維持在廿元,已經廿幾年都未漲價,若今年底前再不漲價,可能就真的不做了,「真的管不了那麼多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