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科技漁夫手機養魚 海大發展AI智慧化養殖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今天舉辦「AI技術應用於智慧化養殖地建置成果發表會」,研究團隊研發的智慧化養殖管理系統,未來應用在產業上可以降低養殖成本及提升漁產量,同時發展海上箱網養殖技術與開拓海上箱網規模,協助養殖產業技術升級,促進臺灣漁業經濟發展。
海洋大學表示,隨全球人口數及水產品人均消耗量逐年增加,全球漁業產量正面臨嚴峻的挑戰,捕撈技術雖不斷進步,但產量卻無法提升,自2000年全球漁貨產量已趨近飽和,甚至造成過漁現象,如何增加總體漁獲量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許多國家正積極從捕撈漁業轉型成養殖漁業,惟目前臺灣許多水產養殖戶仍維持家庭式經營規模,缺乏運用資訊科技以提升養殖效益的能力,海大校長張清風為了協助臺灣建立前瞻且具有世界競爭力的養殖產業技術,由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張忠誠召集AI人工智慧、水產養殖及物聯網自動化三大領域專家組成AI養殖研究團隊。
張忠誠表示,雖然目前挪威、日本等國已運用自動化科技於箱網養殖,但在AI和大數據整合技術上仍未成熟,海洋大學在科技部的經費補助及科技部人工智慧生技醫療創新研究中心的協助輔導下,整合校內電資、工程、養殖等領域老師,投入「AI技術應用於智慧化養殖系統的建置計畫」。
透過水下技術、物聯網及箱網養殖等科技應用,發展出一套利用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建置智慧化養殖管理系統,目前在新北市貢寮海洋資源復育園區及屏東嘉津海洋牧場股份有限公司外海箱網場域實地測試,已經有很好的成效。
張忠誠教授指出,根據養殖專家估算,將AI、IoT及自動化技術引入傳統箱網產業,漁民除了可以藉由手機、平板、電腦即時掌握遠端場域的資訊,還可以隨時遙控處理,藉由這套「智慧化養殖管理系統」不但可以節省人力,還可以減少餌料浪費、增加魚隻存活率,提升整體養殖效益,以四口箱網養殖來估算,預計可提高兩成以上的獲利,大大降低漁民經營的門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