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先天性疾病 核磁共振助早診斷
根據《天空新聞網》報導,英國公衛局日前發表學界新成果,利用特殊的計算機程序,把過往清晰度極差的三維圖片改善,並結合定期實施的核磁共振(MRI),利用嬰兒的心跳與運動狀態變化,轉成清晰且全面的3D圖像,以便醫生判讀,有助於找到新生兒的先天性疾病。
科學家舉出研究中一例臨床實測,該例中的新生兒是在其母親懷孕20週時,進行MRI的超聲波而發現問題,圖中清楚顯示女嬰的主動脈變窄,出生後高機率會罹患血塞,所幸有這項技術,在動完心臟手術後,到現在已是11個月大的健康女嬰。
另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兒科心臟病顧問拉瑟維指出,由於英國先天性疾病的機率約有0.8%,通常受到藥物或是感染病誘發,這個實驗成功是對兒科發展的里程碑。
權威雜誌《柳葉刀》報導,此團隊已對200名患者進行實驗,臨床研究員洛伊德表示,這項技術還有一項優點,就是技術需求低,只需醫院有核磁共振的成像儀器與顯卡好的電腦,現階段目標是每年對400名新生兒進行檢查,並盼望未來成為新生兒疾病檢測的SOP。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