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想法自己說!智青海外交流學自立

心智障礙者易被貼標籤,被外界認為無法自立,其實他們可以的!
9位心智障礙青年為了赴港澳交流,討論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一年前開始自籌旅費,學查資料、打包行李,途中有人行李鎖住打不開、有人護照不見,但還是順利完成。智青們還想出「爭取自立、排除歧視」口號,盼未來自己的想法都能自己說,為自己負責。
據統計,全台心智障礙者約11萬人,若加上多重障礙合併心智障礙者則約有17萬人。但多數民眾認為,這些心智障礙者沒能力自己做決定,有的家長也會認為孩子「他不會、他不可以」,使他們難以自立。
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秘書長林惠芳指出,心智障礙者也是有自己的想法,但有的家長會直接為孩子做決定,例如早餐有稀飯和漢堡二個選擇,家長就直接幫孩子準備。有時選擇的結果不是孩子要的,就可能會亂發脾氣怪別人。
林惠芳說,智總發現,當心智障礙者在食、衣、住、行、育、樂中,有自己選擇並決定的機會,若結果不如意也會接受,嘗試在錯誤中學習,其實是有利成年後的生活自立。
林惠芳說,香港卓新力量是由一群在學、在職和待業的智青,在家長及社工支持下,於1995年成立全亞洲第一個智障朋友自我倡導組織。澳門也在2011年成立心智障礙者「展現真我」協會。智總曾邀他們來台分享智青力量,「所以我們的智青也一直希望能親自到港澳當地看看。」
為了不依賴社會,智總讓9位智青一年時間自籌旅費。他們年齡約20歲到30歲,有人已有固定工作,也有人在打工,薪水約幾千到2萬多元不等,每月存下一點錢,終於籌出五天四夜、每人1.9萬元的費用,於1月25日啟程。
智總今舉辦「自我倡導者海外交流經驗分享會」,邀智青分享交流感想。其中一名來自新竹市的智青王婉琳說,和香港智青分享CRPD的「自立生活與融入社區」時,因語言不同而有一點緊張,但還好有翻譯讓對方知道她在說什麼。
另一名來自新竹市的智青曾昱誠說,雖語言不同,但港澳智青為自己爭取的熱情感染到他,雙方對CRPD的想法及目標也一致。交流返國後,他特地想一個口號:「爭取自立、排除歧視」,盼心智障礙者未來自己的想法都能自己說。
台灣智青之友協會支持者、同時是智青涂伶潔的媽媽黃美鳳說,過去智青都被貼標籤,被剝奪很多選擇機會,其實他們和一般人一樣,一般人關心什麼,他們也是,卻因為這些「標籤」而使他們感到創傷及挫折。
黃美鳳說,過去出國都是她幫女兒準備一切,這次看女兒在行前上網做足功課、自己打包行李等,自己探索、觸摸及體驗,讓她很感動。她在隨行時,也從港澳智青及家長互動中學到了怎麼讓和同住的女兒更自立,收穫良多。
為了讓台灣智青有更多自立學習及機會,智總每2個月會舉辦平台會議,讓智青獨立帶領會議及活動。林惠芳說,盼更多心智障礙者相關團體共襄盛舉,一同支持智青、倡議自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