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長榮航 認購夯

華航(2610)、長榮航(2618)除受惠台灣國境開放外,近期又有兩岸直航航點增加利多,客運業績看俏,法人持續進場加碼。權證發行商表示,投資人如看好相關個股,可透過中長期天數權證商品布局。
本國投顧法人表示,2020年因全球受疫情衝擊,很多航空公司都取消訂單改為租賃模式,同時減少新飛機採購;如今疫情對經濟活動造成的不確定性逐漸消除,貨運需求率先復甦,而歐美國家相繼鬆綁邊境管制,帶動客運需求逐步回歸疫情前水準,據IATA近期數次上修預估,2022年全球客運需求將回升至2019年疫情前的83%,2024至2025年在中國、日本等疫情管制較嚴格的亞洲國家可望回到疫情前水準。
華航2月營收126.71億元,月衰退15.4%,年成長18.6%,季營收達成率58.8%,略低於預期,其中貨運營收48.37億元,年衰退近五成,客運營收70.8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3.51億元,年成長866.44%,客運逐漸成為主要營收成長動能來源;累積營收276.5億元,年成長10.9%。
長榮航2月營收128.83億元,月衰退15.1%,較去年同期成長48.3%,優於法人預期,其中貨運營收32.64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53.9%,客運營收80.55億元,年成長1,127.9%,客運逐漸成為主要營收成長動能來源;累積營收280.62億元,年成長45.1%。
法人表示,今年首季貨運對華航、長榮航等獲利貢獻持續減弱,另外2022年邊境開放帶來航空客運業務全面復甦,1月有農曆春節連假使客運業績明顯增加。中長線來說,應該留意面臨全球經濟景氣下行環境,是否衝擊報復性出遊行情。看好華航、長榮航後市的投資人,可布局價內外15%以內、距到期日90天以上權證商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