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檔雙高題材ETF 小資族逢跌搶進

今年全球股市一開年就受到聯準會的重磅震撼,不只要在三月底結束購債,還要提前升息及縮表(縮減資產負債表),美股、台股都出現大幅波動,不少ETF投資人在修正之際仍秉持零股分批買進的存股策略,統計開年來七個交易日,盤中零股成交金額前十大ETF,以「雙高」兩大門派為主流,即高股息及高科技。
根據CMoney統計全體掛牌ETF盤中零股交易狀況,截至1月11日,盤中零股成交金額前十大依序為: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元大高股息(0056)、統一FANG+(00757)、富邦特選高股息30、國泰台灣5G+、國泰永續高股息、富邦公司治理(00692)、富邦科技(0052)、國泰費城半導體(00830)。
其中,最大亮點是,統一FANG+ETF(00757)是唯一一檔不配息卻還能闖進高人氣榜單前五強的ETF,顯示其訴求「買下全球高成長科技巨頭+長期賺取累積報酬」的獨特優勢,深受投資人認同。
統一FANG+ETF(00757)經理人袁永騰表示,美股經過近期的估值調整後,FANG+指數由於有強韌的實質獲利支撐,股價大幅修正後,本益比反而已率先進入委屈的低估區間。根據彭博資訊顯示主要指數本益比概況,由蘋果、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組成的FANG+指數預估本益比29.34倍,大幅低於五年平均34倍;那斯達克100指數預估本益比為28倍,仍高於五年平均24倍;標普500指數預估本益比21.5倍,同樣高於五年平均20倍。
袁永騰指出,近期各項數據顯示美國景氣及就業市場恢復動能強勁,美國聯準會可更放心著眼於應付通膨問題,由於市場對提前升息的時程及幅度已漸形成共識,目前美股修正幅度已大致反應提前升息的預期,不過,縮表的時程則仍未定,是目前市場關心的最大不確定性,近期關注聯準會1月27日的FOMC利率會議,預期在縮表時程未確定之前,市場仍將處於波動之中。今年進入升息及縮表環境,「實質獲利能力」是吸引資金青睞的關鍵因素,建議可留意中下旬財報公布,針對獲利能力仍維持高成長的企業逢低分批布局,或是持續定期定額。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