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全台知名度最高支付股 悠遊卡總座邱昱凱趁熱加碼賣碳金

悠遊卡公司(6035)將於1月3日登錄興櫃,成為第一家IPO的支付概念股,這家全台知名度最高的無現金支付公司,為何也跟減碳商機有關連?
悠遊卡總經理邱昱凱2021年5月走馬上任,這位被貼上「柯P愛將」標籤的年輕總座,上任隨即面對晶片史上大缺貨及疫情最高每日9萬確診病例考驗,民眾減少外出,交通運輸小額付費銳減3成,儲值卡庫存因晶片缺貨低於一個月,「我們很怕學生證會印不出來!」他接受《經濟日報》專訪時回憶。
推動無現金交易,他喊「442」政策
大股東是北市政府及北捷,悠遊卡公司業務20多年來一直兼具公共服務性質,經營團隊也因政黨輪替,歷任多位總座,邱昱凱上任以來倍受矚目,一方面是他年紀輕輕就晉升快速,二方面則是支付產業近年快速變化,悠遊卡在疫情下更肩負推動無現金交易的使命。
走入邱昱凱辦公室,待辦文件一堆一堆放滿辦公桌上,他指指桌旁靠窗位置的龜背竽,種了一年多,已經快長到他肩膀高度,他一邊輕鬆談公司走向,一方面提到未來要幫植物換個陶盆,未來,這盆室內植物要跟他共進退,任期屆滿時,他不忘念著帶走心愛盆栽。
目前悠遊卡雖是台灣最大電子票證龍頭,但也已跨足電子支付戰場,營收佔比中儲值卡收入達40~45%,權利金收入15%,另外小額嗶卡消費的消分費用收入約佔40~45%,「當同業還90%靠收手續費收入時,我們已經調整為442」邱昱凱笑得開心,2021年悠遊卡儲值卡銷售成績也創史上新高。
為了不只靠消分收入維生,他大力推動業務的結構性調整,疫情雖是考驗,也剛好給他一個好機會。
「悠遊卡」儲值卡發卡量20年來已累計超過1.2億張,用戶達1200萬人,達73%市,總出貨量等於老二加上老三,而近5年跨入電子支付戰場,推出悠遊付也也已有200萬以上用戶,民眾少搭公車捷運,減少群聚,國際旅客不進國門,機場一年1.5億元儲值卡銷售歸零,邱昱凱逆勢推各種聯名造型儲值卡吸引Z世代關注,反而全年營收不減反增。
悠遊卡已是台灣民眾搭公共運輸工具及小額消費的重要載具,除學生證或敬老卡這類正統卡片型態,去年最經典是跟索尼合作的PS4 DS4手把造型悠遊卡破天荒創下熱賣48萬個,另外一支1799元的美少女月光權杖悠遊卡,15分鐘竟賣出1萬支。
去年捧現金追晶片!賺錢與公共服務的兩難
這些戰績,讓悠遊卡成為市場上最大的流通性收藏品項,也讓悠遊卡公司2021年單賣儲值卡就衝上7億元營收,創下史上新高,比過往一年2~3億元銷售額翻了一翻,殊不知,2021年更是全球晶片大缺貨的一年,為能衝出這個業績,這家訴求無現金支付的公司員工,還被迫要手捧現金去搶買晶片。
邱昱凱指出,同仁為了追到晶片,除拜訪晶片廠跟封裝廠,還曾捧著現金去港口苦等,晶片一入關就給現金拿貨,「不然我們這行(支付業)哪裡有在用現金的啦!」邱昱凱苦笑,一度最糟時悠遊卡晶片庫存水位不到一個月,但學生證不能斷供,讓員工不得不想辦法應變。
不能斷供的壓力,自然也是因為悠遊卡公司官股持股比例超過39%,「柯市長常說我們是政策工具」邱昱凱說,悠遊卡過去20年積極投入公共服務,現在則以此為基底,加速發展大量商業應用,過去員工常問:悠遊卡到底是公部門還是私部門?如今邱昱凱跟同仁一起挖掘公司核心DNA,賣不同產品,增加不同服務,不再無所適從。
賺錢治百病!
「悠遊卡同仁要算錢的時候會不好意思,做公共服務卻又會說,好煩喔!又不能賺錢,」面對悠遊卡員工的兩難,邱昱凱坦言,他鼓勵員工勇敢創新時不要忘記自己是誰,做公共服務也會期許自己做更多一點,不如把公共服務當作一種「投資」。
「雖然我任期快到了,但好在疫情讓我們有機會作結構性調整。」邱昱凱說,雖今年少了單一熱門儲值卡3D造型商品,但整體儲值卡銷量不減反增,他有信心下半年成績比去年同期表現成長。
顯然邱昱凱的企圖心不止於此, 現在他還把握時間,計畫在龐大支付相關用戶數據基礎下,花一年積極發展與ESG高度關連的服務,舉例而言,透過追蹤歸戶後用戶行為,他發現企業鼓勵員工多搭乘大眾交工具,透過後台數據追蹤,悠遊卡就能提供企業員工每年減少碳排數據,納入ESG報告,目前正在洽談國際認證機構BSI許可。
「我們跟一般企業不一樣,一般企業追求利潤,我們還有公共服務精神」邱昱凱預估,10月悠遊卡業績已經回到疫正情前水準,下半年營運急起直追,全年樂觀預估營收跟獲利都將比去年成長,對於未來上市櫃,邱昱凱直言,悠遊卡營運非常穩定,投資人除參與過去20年電支變革,更可參與台灣未來10年支付產業樣貌,身為第一家IPO且賺錢電支公司,「我常跟同仁講賺錢治百病!」邱昱凱面對今年景氣逆風樂觀地說。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