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達電營收/1月1.61億元 月減59.37%、年減28.44%

宏達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宏達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宏達電(2498)6日公布2025年1月自結合併營業收入1.61億元,月減59.37%,年減28.44%。

宏達電攜手高雄市政府,在亞灣區打造全台最大戶外 5G XR 智慧場域,覆蓋超過53,000平方公尺,推動高雄港智慧化轉型,實現「港濱一日生活圈」的創新概念。該計畫促成「VIVELAND VR 虛擬樂園棧柒庫」的誕生,首展推出全球矚目的《聖家堂:永恆高第》走動式 VR 展,為首次在台完整展出,讓參觀者透過 HTC VIVE Focus Vision 與 5G XR 技術,沉浸於建築大師高第的創作世界。

此外,跨年期間,結合創新科技呈現免費「5G巨型水幕互動秀」,為高雄港濱注入科技與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高雄遊港自駕車 x 5G 行動 AR 導覽」服務,將提供無人自動化接駁與沉浸式互動旅遊體驗,串起棧庫群周邊商圈。 未來,亞灣區將聚焦智慧港口與 5G AIoT 應用,持續引領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智慧城市與港口建設的重要示範。

宏達電與國立高雄大學攜手,透過 VIVERSE Create 賦能教育與創作,打造多元數位主題藝廊。國立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系的學生運用 VIVERSE Create,建構「虛實之間數位雙生藝廊」,以無需程式編碼的方式,結合傳統文化與數位創意,創造沉浸式學習與互動體驗。作品涵蓋漁業文化、自然保育、自閉症復健、歷史傳承等多個議題,如《烏金漁你》展現台灣漁村文化、《時光糕語》透過遊戲探索糕餅歷史、《飢餓畫廊》探討糧食議題等,展現數位科技在教育與文化創作上的無限可能。

宏達電表示,VIVERSE Create 提供強大且直覺化的虛擬空間創建工具與多平台支援,與Sketchfab資料庫無縫整合,讓創作者輕鬆免費瀏覽數百萬個模型打造多元互動式虛擬空間,進一步推動 XR 技術於教育、藝術與企業應用的發展。

宏達電日前宣布與 Google 簽署協議,Google 將支付2.5億美元交易價金,部分HTC的XR研發團隊成員將加入Google。在此次協議中,HTC的XR智慧財產權非專屬授權(IP)將授予Google使用。在簽署這項協議後,HTC和Google將探討未來的合作機會。

宏達電強調,本協議將強化 HTC 在XR 生態系統持續發展的策略,打造 VIVE 品牌,實現更精簡的產品組合,並專注於未來平台、更高的營運效率和財務靈活性的長程規劃與發展。HTC 將專注於 VIVE XR 全方位解決方案等科技產品的開發,如 VIVE Focus Vision產品等,擴展VIVE版圖,繼續投入人工智慧和元宇宙帶來的創新與機會,推動 VIVERSE 願景發展。

宏達電表示,對 Google 而言,此協議將加速 Android XR 平台與頭戴式裝置及眼鏡生態系發展,並強化 Google 在台灣的技術投資。該交易之完成仍待協議所訂的先決條件成就,目前預計將於2025年第1季完成。

Google HTC 宏達電

延伸閱讀

又有美巨頭被盯上 中擬查蘋果App Store 恐添貿易摩擦

AR 眼鏡人氣回來了 這4檔漲停紅燈高掛 宏達電也反彈

Google資本支出不手軟 台協力廠廣達、英業達吃定心丸

Google跟進檢討DEI政策 放棄僱用更多少數群體員工

相關新聞

台積電法說會/魏哲家:關稅帶來不確定性但未見客戶改變

台積電(2330)今日召開法說會,釋出第2季營收估284-292億美元,展望均值季增13%優於市場預估,台積電董事長暨總...

台積電首季仍賺進3615.6億元 每股純益13.94元 今股價尚未收復900元

台積電今(17)日將召開線上法說會,先一步公布今年第1季財務報告合,單季稅後純益約3615.6億元,每股純益13.94元...

台積電財報/首季每股稅後純益13.94元 大致符合預期

台積電(2330)將於17日召開法說會,盤後先公布財報資料,首季每股稅後純益13.94元,大致符合市場預期的13.44元...

台積電法說倒數 法人估首季賺逾13元全年展望按兵不動

台積電(2330)將於今日下午召開法說會,法人估計,台積電今年首季每股稅後純益可望逾13元,為今年谷底,目前市場預估平均...

台積電今漲停收863元 3月營收月增一成、首季營收季減3.4%符合財測

台積電今日公布3月合併營收2859.57億元 月增10%%、年增46.5%%;累計第1季合併營收達8392.54億元,去...

鴻海公布2024財報 分析師續看好今年估EPS 13.9元

鴻海(2317)公布財報,去年第4季每股獲利(EPS)3.34元,全年EPS為11.01元;大型法人機構在鴻海對今年營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