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天下午入「春分」4生肖運旺!5大開運妙法看這邊

今晨寒流未達標白天逐日回暖如夏 下周這天冷空氣再來

台積Q2營收會有大驚喜 彭博:比市場預期還高10%

台積電搶攻AI商機再下一城。 路透
台積電搶攻AI商機再下一城。 路透

彭博資訊分析師預估,台積電(2330)、聯發科等台灣半導體大廠第2季營收增幅可望超越市場預期,反映AI晶片需求強勁、智慧手機製造商擴大回補晶片庫存,以及美國訂單從大陸轉出等效應。不過,環球晶、台勝科等上游矽晶圓材料商相對失色,面臨銷售陡降且不如市場預期窘境。

彭博分析師認為,台灣晶圓代工產業上季營收的「驚喜」程度將會最大,台積電營收高於市場預期的幅度有望達到10%,主要由雲端AI、智慧手機、PC晶片設計商對其先進節點製程的高需求所帶動。聯電銷售預料也將超乎預期,因為美國晶片設計業者正在多元化供應鏈,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

分析師看半導體廠Q2營收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析師看半導體廠Q2營收 圖/經濟日報提供

通常,台灣晶圓代工業者每年4月與5月營收平均都占第2季單季營收65%左右,彭博分析師預期這個型態將延續,並據此預測台積電、聯電及世界先進等台灣三大晶圓代工廠第2季營收總和年增77%、達7,870億美元以上,超越市場預期的幅度為9.5%。

當前的AI需求暴增,不只嘉惠台積電,也惠及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晶片設計業者。彭博分析師認為,為亞馬遜AWS開發AI訓練晶片的世芯-KY,第2季銷售年增率有望逾55%,反映雲端服務供應商客製化AI晶片需求提高。

聯發科4月與5月營收總和年比成長40%,使其有望達到第2季財測區間(新台幣1,214億元至1,335億元)的上緣,暗示超越截至6月28日止市場預估共識的幅度,可望達5%,反映智慧手機部門的回補晶片庫存需求,以及在夏季奧運與歐洲國家盃等運動賽事登場之際,電視與相關晶片需求比預期強。

彭博分析師也預估網通晶片大廠瑞昱第2季營收可望比預期高12%。

相較於上述業者業績表現強勁,彭博分析師指出,消費電子產品需求疲弱,可能衝擊部分晶片製造商需求,並且恐拖慢矽晶圓庫存的消化速度。

彭博分析師認為,全球第三大、台灣最大矽晶圓製造商環球晶第2季銷售可能陡降,主因消費電子產品與車用半導體需求不振,拖累對矽晶圓的需求。消費電子產品與車用半導體是6吋和8吋晶圓的大客戶,需求減弱持續衝擊供應鏈,拖慢現有晶圓庫存的消化速度。

彭博分析師以環球晶4月與5月營收總和年減14%的趨勢進行預測,再根據該公司4月與5月營收總和過去常約占第2季業績約65%的歷史數據推算,環球晶第2季營收可能不到新台幣155億元,比市場預期低2%。另一家台灣矽晶圓大廠台勝科第2季業績也可能呈現類似的低迷景況。

其他台灣知名半導體業者方面,彭博分析師認為,創意雖與台積電關係緊密,也精通先進封裝設計,銷售成長卻可能放慢,該公司第2季營收要滿足市場預估達新台幣66億元的能力,可能受到對消費電子產品龐大曝險的阻礙。

驅動IC大廠聯詠也面臨挑戰,營收可能低於預期,因為消費電子支出持續疲弱,小型顯示器驅動市場需求受抑制。

晶片 營收 矽晶圓

延伸閱讀

遠雄港加值廠房上梁 打造AI晶片產業聚落

台積電建工業再生水廠 亞利桑那州廠水回收率拚90%

全球晶片產業掀起 FOPLP 技術發展潮流 研調:最快2027-2028量產

台積電ADR漲近2% 較台北交易溢價拉大至19.4%

相關新聞

鴻海公布2024財報 分析師續看好今年估EPS 13.9元

鴻海(2317)公布財報,去年第4季每股獲利(EPS)3.34元,全年EPS為11.01元;大型法人機構在鴻海對今年營運...

魏哲家記者會後…台積電ADR重摔 現股開盤股價撐千元

美國貿易政策反覆不定,拖累市場情緒,美股四大指數全重摔,台積電ADR(美國存託憑證)重挫4.57%,台積電7日現股股價以...

果然驚喜!中華電股利出爐 33萬股東喜收每股5元紅包

電信龍頭中華電(2412)26日舉行董事會通過盈餘分配案,每股將配發5元現金股利,創2017年以來最高,將發出387.8...

美超微滿血復活再獲市場青睞 麗臺成隱藏版贏家

美超微客戶訂單有望大回籠,再度成為市場追捧寵兒,今年來股價大漲83.1%,躍居今年標普500指數中表現最佳的成分股。台股...

伺服器、筆電後續看望 小摩點讚5台廠代工有望受惠

小摩於最新報告中表示,台灣ODM廠後續將持續看望,主因於伺服器銷售因關稅驅動的急單和強勁終端需求保持穩健,加上AWS 的...

併購案添增獲利動能 法人調高這檔千金股目標價

高速傳輸晶片廠祥碩(5269)受惠大客戶超微(AMD)市占提升、USB4貢獻度增加,加上日前收購Techpoint將自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