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公布財預 今年EPS有望落在4.45-4.65元

中華電信公布2023年簡式合併財預。圖/中華電信提供
中華電信公布2023年簡式合併財預。圖/中華電信提供

中華電信今(31)日公布2023年簡式合併財務預測,全年合併營業收入為2212.7-2227.9億元,營業成本及費用合計為1765.9-1772.9億元,稅前淨利為448.6-465.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淨利為345.5-361.0億元,每股盈餘4.45-4.65元。

中華電信董事長謝繼茂表示,展望2023年,中華電信將以「永續+5G+創新轉型」的策略主軸,將ESG永續發展融入營運工作,積極建設5G網路,以及強化創新轉型,打造公司新的成長曲線;以「個人家庭、企業客戶、國際電信分公司」等三大事業群聚焦業務拓展,結合「網路技術、資訊技術分公司及中華電信研究院」等三大技術群推動營運與技術賦能,厚植核心能力與基礎建設,提升營運韌性;並加強客戶需求洞察,精進人才發展與轉投資經營,掌握包括淨零轉型、5G(含企業專網)、前瞻建設2.0、疫後時代、智慧應用等商機,進一步推升企業成長。

謝繼茂指出,2023年台灣電信產業將因同業合併出現新的競爭態勢,中華電信5G網速與涵蓋品質屢獲國內外肯定,有信心以優異的網路及服務品質持續站穩行動市場營收市站率、客戶數市占率雙冠王的領先地位,並加速拓展5G企業專網,與企業夥伴共同發展5G智慧應用,進一步推升行動業務營收,並帶動資通訊業務成長。

此外,藉由高品質的固網寬頻服務,中華電信主推升速及三網整合策略,可望持續提升用戶體驗,維持成長動能;此外,中華電信亦將加強MOD影視內容投資並結合Hami Video,滿足客戶多螢收視需求,提升客戶數與客戶貢獻,帶動影視服務整體營收成長。

中華電信預測,2023年度合併營收將落在2212.7-2227.9億元,較2022年度自結數增加45.3-60.5億元,約2.1%-2.8%,主要來自於行動通信、寬頻接取、數據網路營收增加及爭取數位經濟新興業務商機。

2023年度合併營業成本及費用預測數1765.9-1772.9億元,較2022年度自結數增加66.0~73.0億元,約3.9%-4.3%,主要係為未來新興業務發展布局與維持核心業務成長動能,持續強化人才招募及網路建設,使相關成本增加。

營業淨利預測數446.7-459.9億元,較2022年度自結數減少8.5-21.7億元,約減少1.8%-4.6%,稅前淨利預測數448.6-465.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淨利為345.5-361.0億元、每股盈餘預測為4.45-4.65元,較2022年度自結數分別減少6.9-24.1億元、減少4.2-19.7億元及減少0.06-0.26元。

另外,取得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等資本支出為353.1億元,用以維持5G競爭優勢與爭取新興商機。與2022年相較,增加18.8億元,主要為因應未來商機強化擴建IDC機房、新建海纜及持續佈建光纖等進行策略投資。

中華電信 5G 營收

延伸閱讀

中華電信攜手台灣燈會 打造虛實整合賞燈體驗

天豐新能源攜手中華電信 在離岸風機架設行動網路

中華電信推「速在有禮」 頻寬加量升級 家電零元帶走

2022年消費者網路使用行為與滿意度調查結果公布 中華電信奪19項冠軍

相關新聞

棄息+蘋果光不亮 台積電最後一盤爆5,219張賣單下殺3元

台積電(2330)今年首季現金股利3元將在9月14日除息,今(13)日卻是開高走低,在蘋果光不亮加上棄息賣壓下,最後一盤...

AI 不再是空談!專家:實質效益顯現 概念股拚群起反彈

ChatGPT 熱度竄升,帶動「生成式 AI」熱潮激增, 而晶片大廠輝達(NVIDIA)財報遠優於市場預期,並調升AI的...

台積電 二度下修展望

台積電昨(20)日舉行法說會,總裁魏哲家坦言,AI需求雖然增加,仍無法彌補當前庫存調整與經濟前景不佳的干擾,台積電因而二...

台積電法說會/股東好消息!現金股利政策轉向穩定增加

台積電(2330)今(20)日召開法說會,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財務長黃仁昭、法人關係處處長蘇志凱出席今日線上法說會...

台積迎轉機 Q3營運向上

蘋果iPhone 15系列新機備貨動起來,助攻台積電下半年3奈米家族出貨動能轉強,法人看好台積電第3季美元營收在蘋果大單...

鴻海7月4日除息 創辦人郭台銘「逾92億元股息將入袋」

鴻海下午公告7月4日除息交易,7月28日發放現金股利,鴻海日前股東會通過配發每股新台幣5.3元現金股利,創辦人郭台銘持股...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