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洋科白金避險合約失利 已實現及未實現損失合計達上限

上櫃公司光洋科(1785)19日盤後公告,揭露其為避險目的所從事的白金期貨交易,因近期白金價格持續上漲,導致其個別期貨契約的損失已觸及公司內部設定的上限。這些損失包含尚未平倉的未實現損失,以及已結清的已實現損失,兩者合計已逾1,300萬美元(約新台幣4.2億元)。
光洋科表示,損失主要來自兩部分,針對43筆總金額約3,523萬美元的白金期貨契約,這些合約是光洋科為避險生產原料白金價格波動所持有。
由於白金期貨價格持續攀升,導致這些尚未平倉的期貨部位產生了逾1,086萬美元(約新台幣3.5億元)的未實現損失。此未實現損失金額已達到公司設定的個別契約損失上限30%,且這些契約的期間始於2025年3月11日。
此外,另有30筆總金額約874萬美元的白金期貨契約,也因同樣的原因,在已結清平倉後產生了逾279萬美元(約新台幣9,000萬元)的已實現損失。這部分的已實現損失金額也觸及了個別契約損失上限的30%,且這些已實現損失的契約期間則從2025年3月3日開始。
光洋科指出,進行衍生性商品交易的目的是為了避險,其被避險項目為生產原料白金。然而,國際白金價格的強勁漲勢顯然超出了預期,導致原意為降低風險的避險工具,反而產生了較大損失。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