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中關稅協議有望?陸方才否認談判進行中 川普:習近平已打給我

柔道/金牌戰再次不敵中村太樹 楊勇緯連兩年摘銀

黃呂錦茹遭羈押 赴地院前手寫信曝光!知情人曝她「幾乎兩天未進食」

國泰金控前兩月大賺222.8億元

國泰金控前兩月大賺222.8億元。圖/國泰金控提供
國泰金控前兩月大賺222.8億元。圖/國泰金控提供

國泰金控公布最新獲利,2月稅後淨利77.9億元,累計今年前2月稅後淨利達222.8億元,年成長9%,EPS達1.53元,包括金控旗下的銀行、產險、證券及投信累計稅後淨利皆創同期新高。

國泰人壽2月稅後淨利31.3億元,累計稅後淨利達125.6億元。國壽指出,單月獲利穩健,主要反映資本利得、經常性收益貢獻及避險操作得宜。

國壽表示,2月受川普關稅威脅升溫及美國經濟數據轉趨疲弱,引發市場對於經濟前景的擔憂,致股市走跌,但已掌握波段操作,逢高調節股票部位,且經常性收益持續挹注,整體獲利表現穩健;國壽也表示,台幣兌美元單月貶值0.4%,有利外匯避險操作,2月底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累積餘額逾320億元。

國壽統計,2月初年度保費及初年度等價保費分別為158億元及50億元,維持強勁增長動能。雖2月工作天數較少,初年度保費收入仍穩居業界第一,較去年同期成長179%,A&H商品銷售動能亦穩健成長,初年度保費收入月成長29%,另台幣傳統型商品初年度保費收入月成長20%。投資型商品部分,國壽耶持續推廣穩健的類全委保單,以及兼顧資產保全的變額壽險與GMDB(附保證)商品,2月投資型商品初年度保費收入達8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15%。

國泰世華銀行2月稅後淨利39.2億元,累計稅後淨利81.6億元,年成長15%,也創下歷史新高,累計淨利息收入雙位數成長,受惠放款動能強健,降息影響外幣資金成本下降;此外主力信用卡產品CUBE卡新戶增加,累計流通卡數約逾600萬張,截至2月底逾放比率為0.12%,備抵呆帳覆蓋率為1397%。

國泰產險簽單保費維持雙位數成長,2月稅後淨利2.3億元,累計稅後淨利創歷年同期新高達7.6億元,另2月簽單保費28.7億元,累計簽單保費達67.1億元,年成長17%。核心保險業務方面,車險向客戶推動完整保障商品,確保業務引進品質,累計簽單保費年成長5%;商業保險持續深耕客戶關係、積極布局前瞻性業務,火險及工程險累計簽單保費分別年成長31%及64%。

國泰證券獲利也創同期歷史新高:國泰證2月稅後淨利4.0億元,累計稅後淨利6.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9%,創下同期獲利歷史新高,主要因台股及複委託市場穩定成長。國泰證也表示,截至2月底台股累計經紀市占率達4.26%,創下同期歷史新高,此外複委託成交量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70%,維持市占第一。

國泰投信資產規模亦健成長,國泰投信2月稅後淨利2.6億元,累計稅後淨利5.3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32%及40%,總管理資產規模年成長29%,達台幣2.26兆元。

保費 國泰人壽

延伸閱讀

國泰金瞄準數位科技人

外溢保單熱賣 兵家必爭 去年整體初年度保費逾277億元

外溢保單加碼回饋 擴大健康生態系

美元保單春燕歸來 去年全年新契約保費年增22%

相關新聞

台積電(2330)掛保證…配息只會多!專家:赴美砸1650億也為股東長抱鋪路

台積電(2330)公布了史上最佳的第一季營運成績、也說明了現在的訂單沒有變少、第二季營運更佳...等好消息,散戶投資人應該怎麼看法說會裡面的眉角? 一、利多為何沒漲? 台積電法說會上指出:

夜盤先反應!台積電(2330)財報市場買單、TSM強漲4.5%

市場愈悲觀,愈容易收到驚喜,這是我們昨天跟大家分享的,而台積電(2330)基本面釋出好消息,已經先讓TSM夜盤漲4.5%。

鴻海(2317)成重災戶?對等關稅、中美雙面夾殺、蘋果的地緣危機…一堆利空

*原文發文時間為4月9日 鴻海(2317)這三天走勢慘烈,連續三個交易日跌停鎖死,重挫幅度創下近年罕見紀錄,市場資金急速撤出,引爆台股電子權值股的骨牌效應。這家全球最大電子代工廠,究竟為什麼會在

鴻海(2317)跌爛了還能進場嗎?楚狂人分析股性:上漲落後大盤下跌會跌很久

股性來看,鴻海上漲的時候容易落後大盤,但是下跌會跌很久...

新新併過關…「台新新光金控」!老牛:新光金(2888)股價一早一度衝上半年來新高

「新新併」預計在 今年7月底前完成合併,新名字就叫:「台新新光金控」,有點拗口。旗下的銀行、保險、證券、投信、創投等事業也將陸續整合,大家都在看「1+1>2」的成績單。

猜第一金(2892)現金1元、股票0.25元!存股哥:持有成本降到11.97塊

以我過去對第一金的了解,我猜今年配息現金股利1元、股票股利0.25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