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市民族東路奪命迴轉!汽車撞機車 騎士重傷送醫不治

中信金(2891)、玉山金(2884)、富邦金(2881)...2025金融股要存誰?10年累積漲幅它第一名!

台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文.玩股華安】

在目前低利率環境中,將資金放在銀行定存或債券市場中,往往難以滿足長期投資的增值需求。然而,從近十年的數據來看,金融股不僅提供穩定的現金流,還能實現資本的持續增值,成為許多追求穩健收益投資人的首選。

市場最熱門的金融定存股,為中信金、玉山金、合庫金、富邦金、永豐金討論度最高。

根據圖表K線還原權息後顯示的2015至2024年數據,以下幾檔金融股統計出這幾檔熱門定存股的近十年與五年漲幅:

1、中信金(2891):十年累計漲幅高達356.69%,平均年化報酬率13.56%,不僅穩定且增值潛力強。

2、永豐金(2890):累計漲幅352.68%,年化報酬率13.43%。

3、富邦金(2881):累計漲幅352.10%,年化報酬率13.41%,是長期股利與資本增值的雙重保障。

相比之下,低風險債券的年化報酬率通常僅在2%~5%,近十年金融股的長期回報率高出數倍,展現出更強的投資吸引力。

近年金融股優於定存與債券的原因

1、穩定現金流:金融股通常每年穩定配息,對應的殖利率遠高於銀行定存,適合穩健型投資者。

2、長期增值性:從十年來的數據顯示,金融股不僅能抵抗通膨,還能提供資本增值,填補債券投資的劣勢。

3、抗通膨能力:債券收益雖穩定,但面對通膨侵蝕購買力時略顯乏力,而金融股因配息成長及股價增值,能提供更有效的通膨對沖。

網路上許多定存股分析往往僅聚焦於殖利率,但事實上,殖利率並不等於金融族群的年化報酬率。

金融股除了穩定的股利配發外,其股價漲幅也是年化報酬的重要來源。

若以還原權息後的漲幅計算,近十年金融股已穩定為投資人提供年化報酬率超過10%,展現出極佳的穩定性與增值潛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場指數位階偏高,短期進場可能面臨較高的波動風險。

因此,投資人在此時考慮金融股時,應採取分批佈局、長期持有的策略,以降低風險並逐步累積收益。

金融股作為資產配置中的穩定核心,不僅能在低利率時代提供高於銀行定存與債券的回報,還能有效對抗通膨,成為長期投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投資觀點與紀錄,並非建議。申購前自行評估風險,並詳閱公開說明書。※

◎本文獲「玩股網」授權轉載,原文:熱門金融定存股!近十年誰漲幅最多?中信金、玉山金、富邦金、合庫金、永豐金!

2881富邦金 2884玉山金 2891中信金 合庫金 永豐金 金融股

延伸閱讀

ETF人多地方可以去?選擇才是重點!專家:006208長期績效遠超0056「2倍」

股市將轉熊?專家「對川普轉為期待」:沒投資AI是最大風險、小資族0830可跟上行情

美債殖利率續揚!市場經濟優於預期 辣媽:若10年期繼續攀升恐有隱憂

1月除息ETF1次看!0056維持1.07、00960發行不到半年配0.18、00830配3.96元...殖利率8.56%!

相關新聞

中信金(2891)今年會發多少錢股利?老牛非常欣慰:終於要看到「2元金」

中信金(2891)2024 年繳出亮眼成績單,全年合併稅後純益720.28億元,EPS創新高來到3.64元!那麼,重點來了「今年股利發多少呢」?

元大金(2885)總股利居然上看1.85元! 達人:金控公司當中算是不錯的數據

元大金2024全年的自結EPS為2.77元,是史上次高,以過去幾乎為6成的配發率來說,我原本預估2025年可能會配發總股利為1.6元,在先前的現金與股票比例大約是85:15之下,以為配發是落在1.3元現金加上0.3元股票。

永豐金(2890)股息現金為主將高於去年?達人預估:0.79元+0.26元這個區間

股東們很期待的股利政策,高層表示:「今年股利政策不受京城銀併購案影響,去年現金股利0.75元、股票股利0.25元,今年兩者都會比去年高,同樣以現金為主,投資人可樂觀看待。」

鴻海(2317)股價約170元還可以存嗎?陳重銘:用預估15.15元EPS來算本益比不高

去年,鴻海股價最多到200多塊錢,最近又跌下來了,大概170,已經接近去年8月時候的低點了。

不看台積電(2330)台股7成破年線!專家:這3檔避開貿易戰的成長股

2024 年龍年台股漲勢凌厲,加權指數上漲 30%,股民平均帳面獲利達 136 萬元,但最大功臣無疑是台積電。除了扣除台積電後,平均報酬可能不到 40 萬元...

鈊象(3293)股價起身動了!切老:不預設高低點就不用承受看錯點位的風險

網友之前的留言中,有些人說要等到800,甚至700才接鈊象,有的甚至說已經先賣出再耐心等待機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