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ETF時代還能存金融股? R爸「有吃又有拿」:無法放過這種壟斷性的產業
近年因為多頭行情不斷,高股息ETF因為平準金豐沛, 導致屢屢發出破紀錄的殖利率,簡直比市值型還要兇猛!可惜年化殖利率不等於報酬率,而且一兩年的數據不足以代表長期,一旦市場反轉進入空頭,可以想見資本利得必定縮水,連帶殖利率下滑、股價下跌等。
其實我也是會擔心,萬一高股息ETF不香了,那大家恐怕也會紛紛拋售。而身邊有不少存股大前輩,核心持股都是金融股,並且都是千張起跳。為何這些大前輩對金融股情有獨鍾呢?
其實存金融股有以下四大優勢:
1.政府監管嚴格,屬於特許行業。2.受景氣循環影響低,因為任何消費都需要銀行。
3.配息穩定,踩雷風險低。
4.採取官股民營雙重配置,達到風險分散。
這是金融存股大前輩陳重銘老師的教戰心法,我早年也因為閱讀了陳老師的書,存了不少合庫金、中信金與玉山金。可是後來幾乎都賣光了,實在可惜!但沒關係,金融股攸關你我平常的食衣住行,不管升息、降息,銀行都還是有辦法賺到錢。所以錢存銀行,倒不如存金融股。
我們來看一段今年的新聞摘要:
「…依金管會規定,被指定為系統性重要銀行(D-SIBs),也就是俗稱的「大到不能倒」銀行,必須逐年提高資本,普通股比率、第一類資本比率、資本適足 率標準,在被指定的四年後,2025年必須分別達 11%、12.5%、14.5%。而金管會於2023年度公佈系統性重要銀行(D-SIBs)名單中有六家達標,分別為中信銀行、台北富 邦銀行、國泰世華銀行、合庫銀行、兆豐銀行及第一銀行。
而值得注意的是,另有15家不是「大到不能倒」的銀行, 資本適足率也達到終極高標。根據金管會資料,這15家銀 行分別是玉山、台銀、上海、渣打(台灣)、台中銀行、滙豐(台灣)、京城、三信商銀、遠銀、星展(台灣)、元大、 永豐、凱基、台新及安泰銀行……」-節錄自經濟日報、風傳媒新聞網
或許我們不太需要完全了解資本適足率這些艱澀的名詞,但金融類股既然有政府監控,又已經「大到不能倒」,那當然可以投資。
況且配息又配股的公司「有吃又有拿」,股子股孫不斷的增生下去,想要累積到50張、100張,應該 不會太難!官股與民營各有所長,如果覺得難以抉擇,那兩種都存,當作穩健的核心持股也很不錯。
2020至2021年因為防疫保單之亂,導致有保險的金控公司獲利大幅減損,但幸好這只是暫時性利空,在2024上半年,連大家不期待的 新光金都由虧轉盈,更不用說像是富邦金與國泰金、中信金、 開發金都繳出了漂亮的成績單,也帶動股價顯著回升。
金融股2024 H1獲利一覽
其實金融股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活棋。存官股金控的好 處是股價相對穩健之外,配息也夠穩定。雖然殖利率不比高股息ETF,但至少可以避免空頭市場來臨時,高股息ETF的不可預測性,將金融股與ETF同時放進核心持股中是相對安全的配置方式。
若想要波段操作,也可以試試看以下作法
當股市過熱時,可以考慮將民營的壽險金控股賣出,轉為官股金控。
當股市轉空時,可將官股金控調節至龍頭民營壽險金 控,等待反轉賺取價差。
簡單的說,富邦金、國泰金等龍頭金控比較適合做價差,而官股金控則適合穩健地存股。除非漲太多,不然身為核心持股,保持不動或許才是最好的作法。
高股息ETF狂潮比拼的時代,不知道你對金融股是否還情有獨鍾呢?我個人是持續的慢慢進補一些低價位的金融股,畢竟要放過這種壟斷性的產業,還真的是有點說不過去呢!
(本文摘自橙實文化《股息流:跟著Ryan爸爸穩健存股,你也可以存破千萬》,作者:Ryan爸爸 )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