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2023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8成5民眾認兩岸需維持溝通

MLB/44轟!亞洲選手第一人 大谷翔平奪全壘打王真情感言曝

詐領助理費案已3人認罪!領高虹安7個月薪水變貪汙犯 「公衛文」今認不認罪?

環泥 業內外獲利衝鋒

環泥董事長侯博義(右)與總經理侯智升。記者謝柏宏/攝影
環泥董事長侯博義(右)與總經理侯智升。記者謝柏宏/攝影

環泥(1104)去年以來混凝土及建材本業表現亮眼,今年起在高科技及土地資產題材也將開始收成。利永環球的「超薄型感測器」打入元太科技互動式智慧貨架系統供應鏈,目標下半年出貨;環泥子公司處分台南市3,000坪土地,處分金額11.23億元將在第3季認列,將可貢獻環泥3.83億元業外收益。

環泥去年受惠混凝土價格高漲,加上轉投資獲利,稅後純益20.41億元,較2021年成長近九成,每股純益(EPS)達3.12元,今年首季營收成長兩成。

環泥董事長侯博義表示,環泥的混凝土市場主要位在南部,南部市場以高科技廠辦及基礎建設為主。政府去年以來雖然開始打房,但是打房的重點地區在北部,他認為,環泥受到打房的影響並不大,仍看好今年營運表現。對於明年景氣則持平看待,至少環泥營運應不會衰退。

除了對混凝土及建材市場看好之外,環泥100%子公司利永環球科技發展「超薄型感測器」,也開始與元太科技合作推出互動式智慧貨架系統,目標今年下半年能正式出貨。環泥總經理侯智升表示,利永環球的「超薄型感測器」搭配元太智慧貨架系統,其電子標籤出貨目標為1億片,利永環球期待「超薄型感測器」初期也能出貨到1,000萬個以上。

除了與元科技合作之外,利永環球也鎖定醫療與長照市場的應用,要將「超薄型感測器」建置在床上協助監測臥床病人或長者,目前已與美國公司合作,初期先滿足美國數萬床市場需求。

環泥表示,今年第1季本業表現不俗,但是業外獲利貢獻要等到下半年才能顯現,環泥日前公告,子公司台南混凝土工業公司處分台南市南區的兩筆合計3,000坪土地,處分金額11.23億元將在第3季認列,環泥母公司依權益法認列將可獲得投資損益3.83億元。

除了今年已處分的台南市土地資產外,環泥在高雄市路竹區擁有占地26公頃(約7.86萬坪)土地,三年前公司訂定土地開發計畫,將規劃為產業園區用地,目前正兵分兩路向高雄市政府提出申請,一方面送件申請環評,另也要爭取都市計畫審議。據了解,環泥的位在高雄市的土地鄰近路竹科學園區,高雄市政府計畫興建的捷運路線也會經過該土地。

環泥 感測器 元太

延伸閱讀

《種地吧》改寫中國綜藝拍攝 一起見證土地的力量

台中開啟環內地段發展模式 7折買進別墅享高投報

遠雄土地汰弱留強 砸逾25億買高雄1,598坪地並參與巨蛋現增

富商為何花5700萬買北市老透天而不買新北豪宅 網解析:買到賺到

相關新聞

國泰金跌破40、開發金股價對半砍、臺企銀免10元…股災時貪婪就輕鬆獲利40%以上!

預估美國即將在2022年升息,當時台企銀(2834)的股淨比僅0.7倍,便在10塊錢以下買進,然後持續加碼,到2023年的報酬率超過40%。

寶成(9904)今年裁員超過9千人…出貨量上半年衰退近2成! 她卻這時買進

之前買進寶成(9904)的價位在31.x元,22號股價跌到28.x元了,因為第一批買的數量比較少,盤中就決定再買進一些,來補充第一批的部位,買完以後,手上平均成本大概29.x元。

她小買中信金(2891)價格24.3元:若跌殖利率上升…漲就賺價差!

這一個多月來,看到中信金(2891)股價在光譜的便宜價徘徊,觀察了一陣子,今天再次回到綠色區間後,決定小小買進一點,買在24.3元。

金控官股與民營最大差別? 專家:在於「股利」但獲利有無成長才是重點

官股跟民營最大的不同處在於股利政策...

兆豐金、富邦金、國泰金…14家金控股8月EPS整理! 專家:中信金有望刷近年新高

台股的配息旺季已經過去,時序也進入第三季的尾聲,8月的金控稅後純益約385億元,相較於去年成長約23%,累計則達3114億元,年增成長約1.82%,雖然沒有很多,但是往好的方向發展。

緯創跌破百元!他酸買在150以上得隔代沖 最新「有戲」標的曝

19日台股開低、震盪走低,收盤指數16,636.32點,下跌61.92點、跌幅0.37%,成交金額2,783.91億元。AI族群如緯創等則呈弱勢族群。PTT網友討論,緯創跌破百元,狠酸「買在150以上可能要隔代沖了」。他也表示,目前股期最熱第一為華期,直呼「也許有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