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銀行倒閉台灣金融股有危險?弄懂債券與升息關係! 他:股價一定會漲回去

銀行倒閉事件,對金融股未來走勢的影響、以及金融股會有危險嗎?所以身上有金融股的人,究竟這次的事件,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還是燙手山芋呢?
YouTube頻道《陳愉昇股市經驗談》分享,這次台灣金融股下跌的原因,普遍來說,可以分成兩個,「配息不佳」和受到「美國銀行倒閉事件的波及」,金融類股指數走勢來幫分析,也會介紹到聯準會(Fed)升息、降息對債券價格的影響。
以下為影音內容:
降息導致通貨膨脹
故事源頭要從2020說起,3年前這個時候疫情肆虐全球,重創了全球的經濟和股市,聯準會(Fed)便在當時陸陸續續地降息,也就是所謂的QE量化寬鬆,也就是政府釋放更多的資金到市場上,不管是股票市場或者是就業市場都能獲得大量資金的挹注。
假設公司或外資跟銀行貸款利率是3%,降息之後變成只要2%,這樣公司和外資向銀行借貸的還款壓力就變小了,當然會比以往更有意願向銀行借款,拿去拓展公司或是投資,所以市場的資金交易就會變得熱絡,如此一來就可以讓景氣回升。
但是經濟學的東西,很多都是一體兩面,政府這樣瘋狂印製鈔票的下場是什麼?就是大家口袋的錢越來越多,多到一定的程度,每一元的購買力就會下降,緊接而來的就是通貨膨脹,相信大家最近對物價上漲也很有感。
升息造成經濟衰退
景氣不好要降息釋放資金,而升息就是要收回在市場上的資金;升息確實達到了收回資金抑制通膨的目的,但接踵而來的問題就是經濟衰退。
升息一碼就是0.25%,半碼就是0.125%,不要覺得看起來很少,大公司跟銀行借貸都是億來億去,資金大的話很嚇人的。
升息對於債券的影響
學生時期上課的時候常常聽老師說,債券的風險是最低的,尤其美債更被視為無風險,因為美國算是世界大國,如果美國政府倒的話全世界應該也差不多了;風險排在中間的是基金,而最大風險的就是股票。
但這次聯準會的暴力升息,導致債券價格大跌,讓原本毫無風險的美債,變成壓垮銀行的最後一根稻草。
1、債券的價格跟殖利率呈反向關係當債券的價格上漲,殖利率會下降;當債券的價格下跌,殖利率會上升。
2、債券的價格跟市場利率呈反向關係
當市場升息,債券的價格會下降;當市場降息,債券的價格會上漲。
舉個例子,假設美國10年期公債價格為100元,每年跟投資人約定給付利息3%,當央行升息4碼(1%),此時投資人不願意以100元的價格購買此債券(覺得不划算,因為沒有賺到升息的那1%),投資人會等到債券價格跌到75元,利率有4%時,才會有意購買此債券。
美國矽谷銀行倒閉原因
這家銀行借了很多的錢給新創公司,其實新創公司是很燒錢的,而且初期沒有幾家是賺錢的,能夠撐到上市的公司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這些公司沒有辦法在預定的時間內還錢給銀行是可以理解的。
銀行本身也會有資金的需求,包括民眾會去銀行領錢、員工的薪資,還有一些業務上的花費,種種資金的需求,再加上借出去的錢又拿不回來,導致這些銀行逼不得已,只能賠錢賣掉美國公債。
上述有提到升息的話債券價格會下跌,今年又剛好是市場視為是升息的末端,可以說這間矽谷銀行債券價格是賣在相對的低點,賠了將近18億美元。
台灣的金融股有危險嗎?
台灣的金融股股價會跟著矽谷銀行崩盤嗎?其實矽谷銀行是屬於地區性的銀行,再加上跟它有關的公司都是屬於新創公司,既然是新創公司規模不太可能有大到可以撼動全世界。
台灣這次金融股會下跌的原因有兩個:「配息不佳」和受到「美國銀行倒閉的波及」。
配息不佳可以解釋成獲利衰退,金融類股的指數從去年4月股價就一直往下跌,當時就已經在反應營收衰退這個因素了。
美國銀行倒閉其實對台灣銀行影響不大,也沒有看到台灣的銀行有出現大排長龍,民眾急著把錢領出來的情況(擠兌),既然現實生活中都不恐慌了,股票市場上在恐慌什麼意思?
個人是認為有點過度反應了,金融股股價一定是會漲回去的。
公司配不出息來就是不好,也反應出現在金融股股價下跌,但股價都已經下跌了,還要說金融股不好嗎?要等到改天新聞媒體報導金融股配息回穩,然後再衝進去買嗎?
很中立的說,除非覺得這家金融公司從此一蹶不振,反則就會照個上述所說的邏輯走「股價一定會漲回去」。
在某程度上來說,是危機入市的好機會,個人認為金融股會把配息不佳還有銀行倒閉的這些下跌給漲回去。
任何股票的買賣都要經過深思熟慮後再做決定,不要聽信任何人的言論。
◎本文內容已獲 陳愉昇股市經驗談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