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鴻海因看好電動車趨勢…特斯拉不行嗎? 專家: 買「這個」更好

【撰文者 張仲華】
電動車產業日漸興盛,投資人該怎麼佈局?歐盟通過法律,2035年將全面禁售燃油車。2022年是全球電動車銷售的里程碑,因為電動車佔全球銷售車輛的10%,電動車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但是投資人要怎麼佈局呢?
鴻海電動車概念股比拼特斯拉
近期鴻海與國內外廠商合作,於2022年推出3款電動車,董事長劉揚偉更是承諾2025年電動車市占率要到5%,導致外資頻頻指出,鴻海ADR(HNHPF)將會搶佔特斯拉(TSLA)的電動車生意。但是鴻海真的能與特斯拉匹敵嗎?
特斯拉作為全球電動車領導廠商,2022年市占率高達65%,作為電動車市場的先驅,持續擴大產量,並擴建工廠,從以下表格可知,市占率上鴻海還沒有實際產量與營收,另外毛利率也低於特斯拉許多,不過一年投報率及配息這點小勝特斯拉。
站在投資人的角度,我們希望能選對公司投資,但是要投資品牌車商特斯拉,還是要佈局代工車商鴻海呢?
電動車產業不是飽和而是重組
投資人在乎的是公司未來的成長性,2022年的特斯拉是四面楚歌,因為蔚來汽車的「蔚小理」大力搶佔歐洲市場,及傳統車廠紛紛跨足電動車市場,先進入者的紅利逐漸減少,導致特斯拉在2022年不得不降價,投資人不禁想問電動車紅利還能撐多久,會不會演變成殺價競爭。
反觀鴻海摒棄推出自有汽車品牌,而是積極爭取代工之路。鴻海過去的優勢在於垂直整合的代工技術,即使是薄利多銷,一年也能創造近6兆元的營收,而當電動車產業週期逐漸成熟,這些電動車大廠將可能屈服於比較利益。
比較利益是經濟學的概念,簡單說是要讓最有效益的人做他擅長的事情,才能使大家都獲得最大利益。筆者大膽推測,不久的未來,特斯拉等電動車廠為了降低成本,會開始委外生產,此時鴻海就有機可趁,這與去年10月18日劉揚偉懂事長回答記者提問時一致。記者詢問:外資表示鴻海會開始與特斯拉競爭嗎?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鴻海與特斯拉非競爭關係,而是走代工路線,未來希望能幫特斯拉造電動車。
像極了台積電、聯電,看懂電動車產業競爭
這非常像是聯電(2303)與台積電(2330)的發展概況,台積電仰賴走在半導體技術前緣,持續投入先進製程,使其保持世界第一,然而聯電不同,聯電不執著於最新技術,反倒是將中階半導體量產,即便如此聯電也能創造2,787億元的營收(2022全年)。前述的台積電如同特斯拉,特斯拉每年投入大量研發經費,致力於研發電池技術和機器人,以降低成本並增加產量,而鴻海電動車就像聯電,靠著代工技術一樣能接訂單。
鴻海前景:代工雖好,但仍有風險
投資鴻海也有一定的風險,因為鴻海為代工廠商,進入門檻始終不高,容易被其他代工廠取代,而且近期與上百家公司組成MIH平台,這麼多廠商的合作成果尚未可知?鴻海是否有關鍵的造車技術?能打進國外供應鏈嗎?這些都還有待觀察。
電動車ETF的潛在風險:成分股
你可能會懷疑,為何不買ETF,投資例如00893、00895、00896、00901,投資電動車ETF固然很好,但是仔細觀察某些ETF成分股,可能會發現這些ETF的持股,業務重心並不完全集中在電動車上,投資人可以審慎評估後做選擇。
投資鴻海ADR好處多
你可能會好奇,文中為何使用美股鴻海ADR(HNHPF)而不使用鴻海(2317)的台股呢?因為同樣是美股的背景下,才能做比較。而且同樣是鴻海,持有鴻海ADR可能比鴻海(2317)好,比如鴻海ADR比起鴻海股票一股還便宜,多達83家的國外大型ETF持有,包括VGTSX、IMEG、ASHR,且受美國監管,給投資人參考。
結論:短期看特斯拉,長期看鴻海
短期內佈局特斯拉可能較明確可獲得利益,拉長時間看鴻海較有題材性。想投資特斯拉,因為是車商所以要持續關注交車量、在歐亞市場的銷售額,還有面臨眾多競爭,能不能持續獲利。若想投資鴻海,筆者肯定「代工」的路線,但投資人要明白鴻海電動車版圖離獲利還有一段路。如果你因為電動車想投資鴻海,就可能要知道電動車業務佔據鴻海營收的百分比。即使真的達到2025年的目標,電動車也只會是鴻海的一個業務組成,股價可以漲於題材,但終將跌於事實。
原文連結:鴻海VS.特斯拉,鴻海電動車前景,好處、風險一次看!
進入美股世界:股股知識庫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