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兆男」黃仁勳親民逛夜市「不帶保鑣」?輝達:砸2000萬做維安

連千毅「直播主之亂」判7年 親友開勞斯萊斯送他報到入監

北市第三副市長人選確定了? 蔣萬安這麼說

升息紅利持續 中信金1月賺25.1億元

圖為中信金南港總部。本報資料照片
圖為中信金南港總部。本報資料照片

中信金控(2891)今(7)日公布獲利自結數,因主要子公司台灣人壽1月稅後淨損12.03億元,中信金1月稅後純益25.11億元、年減62.4%,每股稅後純益(EPS)為0.13元。

台壽1月稅後淨損12.03億元、年減127.3%,非因防疫險理賠所致,而是新台幣1月對美元強升6.56角、升幅2.18%,包含外幣資產兌換損益、避險損益及收回2.3億元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台壽單月匯兌損失約26億元。

中信金控財務長徐旻傾表示,台壽1月有數億元的基金與股票配息收入、數億元的保單死差益與費差益,及數千萬元股債處分利益,前述因素支撐下,台壽1月稅後淨損縮至12.03億元。

外界關注的防疫險部分,徐旻傾表示,中信金孫公司中信產險1月防疫險簽單理賠約37億元,全數由去年12月底提列的損失準備支應,因而防疫險理賠並不影響中信金1月獲利。

中信產去(2022)年全年簽單理賠141億元,加上今年1月的37億元,簽單理賠金額增至178億元;去年12月底約50億元的損失準備,1月用了37億元後,餘額剩下13億元。

台壽去年已對子公司中信產,一次增資、兩次減增資,中信產董事會也通過向銀行融資15億元以支應理賠。

徐旻傾表示,中信產1月底防疫險有效保單34萬件,有關理賠與提損數字,是按確診率63%估算的結果,因農曆春節期間確診人數攀升,加上政府對於產險公會的訴求:新冠重症才列法定傳染病,態度保守,台壽已做好第四次增資(註第三次減增資)中信產的準備,時間點可能在3月底或第2季。

中信金核心子公司中國信託銀行1月稅後純益30.38億元、年增40.9%,延續去年氣氛,中信銀行持續扮演中信金的獲利中流砥柱。受會升息紅利,中信銀1月利息淨收益(NII)年增22%。

徐旻傾表示,升息紅利的完全反應約需一年時間,新台幣部分,假設中央銀行今年停止升息,中信銀受惠可至今年底;外幣部分,因美國聯準會(Fed)持續升息,中信銀可受惠至明年。

中信銀是國內財富管理業務翹楚,今年1月因工作天數較去年1月少了五個工作天,加上資本市場動盪、財管客戶投資意願還是保守,中信銀1月財管淨手續費收入年減將近30%。

至於投資與交易業務(treasury),則因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活絡,加上中信銀的自營及替客戶拋補功力良好,今年1月來自treasury的交易利益,年增逾200%,表現亮眼。

中信銀行 防疫險 中信金控

延伸閱讀

影/沒照顧確診者也領獎勵金 南投仁愛之家遭調查

富邦金、玉山金和中信金現在能買誰好? 存股達人:2022年慘王是它

經典賽/中信獨家冠名贊助 12名「冠軍兄弟」報到、力拚前進東京

保險小百科/癌症險理賠 看認定條件

相關新聞

出清大漲的緯創all in鴻海可嗎?網:怕傳給下一代股價還是100元

近期有投資人想出清大漲的緯創、廣達、緯穎,全部all in還沒漲的鴻海(2317),卻被其他網友勸阻,PTT網友也認為,鴻海股價漲速慢,笑稱「我的海公公傳給我兒子的時候會不會還是100初」。

被指賣地案涉內線炒作 市場納悶:台肥股價漲幅不到3%、劣於大盤

立委王鴻薇與德益法律事務所律師柯晨晧今(25)日舉行記者會,會中宣稱達麗建設(6177)拿下台肥(1722)位於新竹市「...

兆豐金上漲獲利16.95% 他想賣改買大盤!網支持:一次漲幾年股息

今年金融股表現不佳,配股配息數字不符投資人期待。有投資人持有兆豐金獲利率達16.95%,讓他很猶豫是否該賣掉兆豐金(2886)、改買大盤。不少人都支持賣掉,網友分享自身做法,「它一次漲足幾年份的股息,於是我賣掉了」,也有人建議他賣掉重新建倉。

當初四檔金融股則一來存…最終選第一金! 他卻因「這點」:考慮換標的

當時,在做存股的規畫時,追求「長期穩定現金流入」的我,標的一開始就是設定在四大官股銀行「兆豐、合庫、第一、華南」。

「玉山金長線股價絕對不會只有這樣」但卻獲利了結? 他:短線滿足點已到

5月19號的時候,玉山金已經把2月20日至21日,那段重大利空消息的下跌,給全部漲回來了,還過了前高點的26.1元...

三陽(2206)發重訊澄清聲明…EPS不只6? 網喊「準備噴」:開盤先10張

三陽工業(2206)首季獲利大爆發後,旗下機車拚擴大外銷,下半年電動機車將開賣,預期很快放量。三陽針對媒體報導發出澄清聲明,PTT網友看完卻反而認為「穩了」,有人嗨喊「一定漲停板」。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