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快看帳戶!他半夜收到入帳通知 14銀行搶先發6000元

普發6000今起入帳 行政院提醒「這三種通知方式」是詐騙

329檔期住宅推案量爆冷 買家等降價第一槍…建商繼續撐

產險拖累 和泰Q2苦吞虧損

和泰車總經理蘇純興(本報系資料庫)
和泰車總經理蘇純興(本報系資料庫)

車市龍頭和泰車昨(11)日公布第2季財報,受到和泰產險提列損失影響,第2季稅後虧損8.14億元,每股虧損1.49元;這是20多年來首次單季出現虧損,造成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大幅縮水至僅34.8億元,年減56.7%,每股純益6.37元。

和泰車近年本業獲利表現突出,已連續多年營收獲利都創新高,原先今年仍將挑戰獲利續創新高,不料因產險防疫險提列造成虧損。

這是繼裕隆集團受到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防疫保單理賠拖累,旗下裕隆與中華車二大車廠今年上半年都出現虧損情形,合計虧損金額達59億元左右,另一家汽車大廠也因產險提列損失,造成虧損的情形。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和泰車昨天董事會後公告上半年財報合併營收為1,153億元,年減11.72%,主要是因全球車用晶片短缺,加上烏俄戰爭及中國大陸封城,影響零組件生產及物流運送,導致車輛供貨不足,雖然有滿手訂單,卻無法交車,以致影響營收表現。

另外,上半年台灣疫情升溫,也短暫影響新車市場買氣,上半年國內市場銷量較去年同期減少1.9萬輛,總計20.3萬輛。

和泰車上半年營收年減一成多,但合併稅後純益卻較同期大減逾五成,每股純益6.37元,較去年同期16.75元大減。和泰車指出,除大陸相關事業因封城及缺料造成衰退外,最大衝擊是和泰產險因防疫險賠付及提列的「保險理賠準備金」 所造成。

和泰產險上半年稅後虧損45.26億元,和泰車透過和展投資公司持股達99.8%,依比例認列損失。和泰產險近期已準備進行資產出售與增資作業,以因應防疫險理賠造成的巨額損失。至於產險理賠金額,目前疫情狀況尚在變化中,理賠案件仍持續受理,暫時無法預估保單總數及理賠總額。

和泰車表示,母公司全力支持和泰產險提出的增資計畫,相關細節仍在規畫,但和泰集團持續配合政府防疫政策,並本於企業社會責任及對保戶的承諾,以顧客權益為最優先考量。

產險 防疫險 和泰車

延伸閱讀

禾馨案藉「實支實付」詐保6千多萬 金管會說話了

禾馨案北檢籲檢討實支實付副本理賠 金管會:審慎討論

禾馨案起訴 北檢:實支實付保單張數有檢討必要

15家金控 7月賺473億元

相關新聞

第一金獲利去年唯一金控正成長…會步入台企銀後塵嗎? 他估算:目前股價昂貴

金融股陸續公布配息,最晚在4月底股利政策全部都會出爐,玉山金(2884)宣布股利縮水後,隔天直接下跌5%,台企銀(2834)去年獲利大好,但股利卻配很低,隔一日直接逼近跌停。

中信金獲利衰退4成還能發1元以上股利 專家:這價位之下是進場點

Youtube頻道《棒棒的理財失控週記》分享,金融股還發得出1元以上股利的還有誰呢?金控三雄全數獲利衰退,國泰金得動用資本公積,發不發得出1元還有得考慮。

中興電(1513)股價要破百還能加碼嗎? 專家「風險高」:看自己持有張數

有投資人詢問,手上存的中興電(1513)買進價格在59元,但在幾個月之內竟然大賺60%以上了,這時候想要加碼存股可行嗎? 財經專家阿格力於YouTube頻道的新影音中,表示要看自己手中持有多少張數,來考慮是否要持續加碼,因為張數少跟張數多,所對應的風險也不同。

矽谷銀行倒閉台灣金融股有危險?弄懂債券與升息關係! 他:股價一定會漲回去

銀行倒閉事件,對金融股未來走勢的影響、以及金融股會有危險嗎?所以身上有金融股的人,究竟這次的事件,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還是燙手山芋呢? YouTube頻道《陳愉昇股市經驗談》分享,這次台灣金融股下跌的原因,普遍來說,可以分成兩個,「配息不佳」和受到「美國銀行倒閉事件的波及」,金融類股指數走勢來幫分析,也會介紹到聯準會(Fed)升息、降息對債券價格的影響。

現在別買金融和傳產股了? 專家:台積電還有低基期「這幾檔」科技股可投資

銀行股持續爆雷之下,股市的最佳買點也浮現了嗎? 財經專家黃世聰在「聰明理財大小世」中表示,預估央行緊縮資金的力道勢必會放緩,漸漸擴張資金流動到市場上,對於股市會是利多的消息;也建議投資人可以開始投資一些低基期的科技股。

「少年海神」又見翻船! 長榮爆3985萬違約交割

長榮(2603)高股息行情未如預期,少年海神又見翻船!臺灣證券交易所22日統計,證券商申報集中市場違約買進加計賣出金額達...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