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政二代涉吸金上億現身機場想潛逃 檢緊急核發拘票…警正追查下落

印度航空發求救訊號後失聯…墜機現場屍橫遍野 專家分析空難原因

疑似無人生還!印度航空夢幻客機空難 機上242人恐全數罹難

美中關係出現緩和 台股三引擎催動攻勢 帶大盤衝22,000點

​台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中關係出現緩和,雙方代表9日將於倫敦進行第二輪貿易談判之際,法人看好,台股本周受惠上市櫃公司營收報喜、股東會及除權息行情、外資資金回流等三大利多引擎催動,有望上攻半年線22,000點。

美中將進行第二輪貿易談判,加上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優於預期,激勵上周五(6日)美股四大指數全面上揚,以那斯達克指數大漲1.2%最強,其餘三大指數漲幅介於0.5%至1%,台積電ADR漲0.9%,有利台股今(9)日由多頭控場。

法人看好台股有三大引擎發動多頭攻勢。首先是企業基本面,上市櫃公司5月營收將於明(10)日全數公布完畢,多檔指標電子股營收為歷史或同期新高,主要反映關稅豁免期的提前拉貨行情。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指出,5月營收淡季不淡,有利支撐台股表現。

其次是股東會及除權息行情。本周召開股東會的上市櫃公司超過300家,除息行情以台積電最受矚目。富邦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認為,在台積電股東會釋出利多的示範效應下,接下來從股東會聽到利多機會大增,將帶動台股的嘉年華行情。

第三是外資資金有望回流,推升電子股重回主流。法人看好新台幣升值效應將使外資資金再陸續流入台股,隨台積電將除息、AI概念股繳出亮麗業績,電子股將重拾外資關愛眼神,有利拉高電子類股占大盤成交比重,帶動指數上攻。

此外,5月下旬起重量級ETF大換股期間,金融股占大盤成交比重倍增到超過一成,電子股成交比重下滑到低於六成。法人預期,隨著ETF換股告一段落,電子股成交比重有望再度上揚,助攻台股挑戰半年線。

股東會 台股 台積電

延伸閱讀

債市也逃殺!金融業4月狂砍2185億「比台股還狠」為哪樁

關稅嚇人 金融業撤了!台股4月遭千億倒貨吞掉一季加碼

壽險業拚現金補匯損 4月大砍國內外股票加台債逾1500億

川習暖風推高期指、馬斯克冷水澆熄漲勢 台股周線翻紅

相關新聞

90天關稅倒數 科技股將引領美股復甦

美國總統川普點燃關稅戰以後,企業獲利預估下修,但4月9日宣布暫緩關稅90天,市場逐漸回暖。隨著暫緩關稅的期限將至,目前僅...

台股下挫182點收22,287點 台積電跌15元收1,045元

台積電(2330)12日除息交易,出乎預期未見秒填息,拖累台股開低震盪,早盤以22,362.67點開出,終場收22,28...

台積電除息行情失靈 台股盤中跌200點失守22300點

台股日前強勢補漲,今天隨美股下跌走弱,台積電今天股價呈現貼息,一度下挫15元,拖累台股跌逾200點,最低達22253.6...

台股早盤挫逾200點 台積電除息開低5元

台股12日開盤指數下跌107.43點,開盤指數為22,362.67點,早盤挫逾200點,來到22,253.64點。台積電...

全職交易者反而要少關注新聞?過來人曝經驗:保持專注並有效避免虧損

我提到這個問題,是因為我見過太多交易者辭掉正規工作,投入我所謂的「CNBC 程序」。 他們感到興奮,因為從此可以全職交易,擺脫過去只能透過 iPhone 獲取報價、在會議空檔偷偷交易的狀況,並且在市場收盤後才能聽到重要新聞。 然而,當他們開始全職交易後,做的卻是把電視放在電腦旁,打開CNBC,貼在螢幕前尋找交易機會。 CNBC 的目的是為觀眾提供足夠的娛樂,讓他們能夠長時間收看,從而提高廣告收入。這一點非常簡單明瞭。 觀賞 CNBC 節目固然有趣,當事情變得嚴肅時,它的報導也很到位。 我從馬克.海恩斯(Mark Haines)那裡得知 911 事件的即時進展,雖然我曾經轉到其他頻道,但最終還是選擇停留在 CNBC,因為他們的報導毫無疑問是最好的。 誰能忘記瑪麗亞.巴蒂羅姆(Maria Bartiromo)在第一棟建築倒塌後的報導,她全身沾滿灰泥,現場情況十分緊急。這是一場令人揪心的經歷,記者和電視台都做得非常出色。 然而,對於全職交易者來說,這樣的行為往往會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影響他們的交易表現。

緯創、廣達、鴻海除息前都有行情?專家分析走勢僅「1因素」沒上漲

今日(6月3日)緯創(3231)除權息,開盤小幅上漲後便開始走低,盤中賣壓浮現,走勢與過去幾年相當類似,呈現出一種熟悉的節奏。 這並非偶然,而是許多大型NB代工股在除權息期間的常見現象。從緯創、廣達、到鴻海,這些穩定配息的公司,在除息前後的股價波動,往往呈現出某種可以觀察的規律。若能掌握這個規律,無論是想領股息,還是進行短線波段操作,對投資決策都將有很大的幫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