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從垂涎欲滴到鄉愁敲門 社群飲食浪潮大翻轉

國軍將進酒/軍營開放飲酒紓解壓力?國防部傷腦筋

不去東非了!趙少康:726留在台灣反惡罷 肯亞長頸鹿勸我趕快宣布

外資本周買超219億元 買超前十大中竟「僅有1檔電子股」

台股23日收在21,652.24點,險險守住5日線,三大法人本周買超281.67億元。本報資料照片
台股23日收在21,652.24點,險險守住5日線,三大法人本周買超281.67億元。本報資料照片

台股23日收在21,652.24點,險險守住5日線,三大法人本周買超281.67億元,其中外資買超219.45億元,統計本周外資買賣超個股發現, 買超前十名個股中, 金融股高達7檔,傳產股有2檔, 電子股則僅有聯電(2303)進榜。

台股23日開高走低,早盤以21,766.24點開出, 一度拉升至21,798.88點, 但盤中翻黑, 一度下滑至21,559.78點,權王台積電(2330)開高走低,一度翻黑至975元,最後一盤拉升收在984元, 上漲2元,大盤指數則以21,652.24點收盤,小跌18.72點;本周指數下跌191.45點。

統計本周三大法人買超281.67億元, 包括外資買超219.45億元,投信買超166.18億元;自營商賣超(合計)103.95億元,其中自營商(自行買賣)賣超20.19億元、自營商(避險)賣超83.76億元。

統計外資本周買超前十大個股依序是中信金、永豐金、凱基金、第一金、遠東新、臺企銀、國泰金、聯電、華航、台新金等;外資本周買超前四名個股都是金融股,買超中信金達16萬4,661張,居外資周買超冠軍,其次是買超永豐金10萬8,811張,買超凱基金達95,464張。

外資周買超前十名中有7檔金融股,傳產股有2檔, 唯一的電子股則是聯電, 外資本周買超42,803張;另外,外資周買超11名至20名個股依序是新光金、國產、富邦金、彰銀、富喬、大同、精成科、欣銓、中美晶、上海商銀,金融股也有4檔;台積電收在984元,本周也獲外資買超12,395張。

統計外資本周賣超前十大個股依序是群創、陽明、仁寶、亞泥、金寶、寶成、長榮航、頎邦、南亞科、華邦電等;外資本周賣超群創10萬1,550張,居外資周賣超冠軍,其次是賣超陽明81,789張。

外資 個股

延伸閱讀

中信金(2891)獲利創高、正式「2元金」! 專家:台中銀(2812)冷門黑馬

中信金、國泰金原來是00878再買?網猜三大出局股:永豐金、第一金、微星

中信金、國泰金變飆股?14天漲逾9%掀熱議 網猜:等ETF接完就倒貨

AI教父加持!這檔金融股飄香 不敗教主也讚:股價再向上

相關新聞

台股連三紅 天天驚驚漲 一場法說會 多頭信心大振

台股昨(17)日受惠鴻家軍、台塑四寶等低基期族群表態,延續驚驚漲走勢,終場上漲70點收23,113點,連三紅,改寫本波反...

艾司摩爾示警後市 台積電法說前夕飄烏雲

台積電法說會將在今日下午登場,儘管外資持續買超力挺,但全球半導體顯影設備龍頭荷商艾司摩爾(ASML)卻示警後市,本季展望...

川普為降息想換掉鮑爾?專家推測「試水溫」:關稅成本已開始慢慢轉嫁

川普傳擬撤換聯準會主席,市場嗅出降息訊號? 根據白宮官員與《紐約時報》消息,川普在與共和黨議員會面時表示「可能會開除鮑威爾」,甚至已起草解職信。不過他隨後公開否認,稱「極不可能」這麼做。 市場反應快速:因為短期利率深受聯準會政策影響,投資人擔心川普若動手,可能導致聯準會提前降息,2年期公債殖利率也因此下滑。 有分析指出,這可能是川普在為後續(開除包爾)動作「試水溫」。

台股買盤湧 站上23,000 AI概念股領風騷、電子族群全面點火

輝達、超微晶片對陸解禁利多發酵,加上台積電法說前押寶買盤湧現,推升台股昨(16)日開高收高,終場大漲206點、收23,0...

美債殖利率升到5%!專家剖析:市場估Fed會延後降息...恐年後才有動作

昨晚美國債券市場震盪劇烈,30年期公債殖利率從六月來首次突破5%大關,來到5.02%!為什麼殖利率會上升?因為投資人認為: 通膨可能回來了 聯準會可能不急著降息了

台泥(1101)有望跌深反彈?專家:短期雖觸底、但長線埋藏諸多挑戰

台泥(1101)股價持續探底,今日(7月9日)最低來到24.05元,年初以來跌幅已超過兩成,讓不少長期投資人感到困惑與不安。儘管台泥與台塑一樣,長年被視為「台字輩」的穩健存股代表,而台泥也因美國市場僅佔營收不到1%,被認為在川普對等關稅政策下,有望成為資金避風港。 然而,隨著2025年台灣正式開徵碳費,對高碳排產業帶來實質成本壓力,加上越南水泥持續傾銷本地,讓原本看好的防禦型定存股,反而面臨內外夾擊,股價一路疲弱,也讓投資人信心遭遇強烈震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