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周渝民夫妻遭詐3447萬保費!女業務「吞入口袋」 法院判有罪還要賠錢

曾是「木蘭女足」一姐!周台英昔日經歷曝光 今涉台師大抽血案爭議

年輕股民 四特質吸睛

坊間常以「少年股神」形容在股市一夜致富或大翻車的事件主角,往往將年輕與衝動、投機、缺乏經驗等字眼畫上等號。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從交易行為分析年輕族群面貌,發現該族群有傾向穩健投資與定期定額,較少當沖與違約等四大特質。

新冠疫情期間因投資航運股與鋼鐵股而大賺一筆的「少年航海王」、「少年鋼鐵人」,近來因美國對等關稅壁壘衝擊股市大幅下跌,部分高槓桿操作的年輕投資人瞬間爆倉,種種消息讓各界更重視年輕族群在台股扮演的角色。

周冠男在臺灣證券交易所官網「觀點專區」發表《台灣年輕人的投資面貌》一文指出,社會對年輕族群存在不少誤解。他將30歲以下投資人定義為年輕族群,根據證交所統計資料指出,2025年第1季,30歲以下的總成交人數超過100萬人,參與當沖者僅6萬人,占比僅5.1%。

反觀零股與定期定額的參與比率遠高於當沖者,零股成交人數占比達74.84%,定期定額成交人數占比為34.15%,顯示有95%的年輕人沒有從事當沖,且超過三分之一具有定期定額的投資習慣。

進一步觀察近三年定期定額、當沖與違約情況,2024年時採取定期定額的年輕人數量成長50%,投入金額成長72%。熱門標的包括元大台灣50、國泰永續高股息、富邦台50等ETF,股票則以台積電、兆豐金與玉山金為主。

就結構而言,年輕人定期定額戶數約占全市場34%至36%,金額約占20%至21%;當沖戶數占10%至14%,但金額占比僅7%至10%,且比重近三年呈下降趨勢;違約戶數占比約為16%至22%,但金額占比也僅有7%至8%。

周冠男指出,與其他年齡層相比,年輕人更傾向穩健投資,在定期定額的戶數與金額占比也較高,當沖與違約比重則相對較低。整體而言,台灣年輕投資人的理財觀念是朝正確方向發展。

他分析,對沒有專業財務知識、時間與分析工具的年輕人而言,最佳投資策略應是分散風險、長期持有。股市短期漲跌難以預測,即使專業投資人也未必能掌握趨勢,對多數投資人而言,長期買進後持有,才是穩健的投資策略。

對職涯剛起步階段的年輕人,他建議應將重心放在本業能力提升與收入增加。一如華倫·巴菲特所言:「年輕人應從學習財務知識開始,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選擇指數型基金或優質股票,採取長線投資策略,避免短期炒作。」

當沖 定期定額

延伸閱讀

天氣熱彰化花卉故鄉度小月 雲林淡色系花卉年輕人喜愛

助攻新鮮人保險事業藍圖 永達保經打造系統化育才機制

小資投資人崛起 口袋證券「銅板價」手續費助創財富

基隆國門廣場首度辦健美比賽 還有時尚走秀超吸睛

相關新聞

國安基金沒退場...關稅「陰謀論」?專家:作用是穩定而非領先、1時間是買點

近日,國安基金召開第125次例行會議,面對國際政經變數未解、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以及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決議持續執行護盤任務,不過可能有人好奇,難道在這個關稅公布前夕,國安基金「先知道了甚麼」才決定留在場內嗎?究竟真相是甚麼?而歷年國安基金退場後對台股來說是買點還是賣點?今天一次搞清楚。 「怕關稅」還是「早知道」?——判斷基準

台股連三紅 天天驚驚漲 一場法說會 多頭信心大振

台股昨(17)日受惠鴻家軍、台塑四寶等低基期族群表態,延續驚驚漲走勢,終場上漲70點收23,113點,連三紅,改寫本波反...

艾司摩爾示警後市 台積電法說前夕飄烏雲

台積電法說會將在今日下午登場,儘管外資持續買超力挺,但全球半導體顯影設備龍頭荷商艾司摩爾(ASML)卻示警後市,本季展望...

川普為降息想換掉鮑爾?專家推測「試水溫」:關稅成本已開始慢慢轉嫁

川普傳擬撤換聯準會主席,市場嗅出降息訊號? 根據白宮官員與《紐約時報》消息,川普在與共和黨議員會面時表示「可能會開除鮑威爾」,甚至已起草解職信。不過他隨後公開否認,稱「極不可能」這麼做。 市場反應快速:因為短期利率深受聯準會政策影響,投資人擔心川普若動手,可能導致聯準會提前降息,2年期公債殖利率也因此下滑。 有分析指出,這可能是川普在為後續(開除包爾)動作「試水溫」。

台股買盤湧 站上23,000 AI概念股領風騷、電子族群全面點火

輝達、超微晶片對陸解禁利多發酵,加上台積電法說前押寶買盤湧現,推升台股昨(16)日開高收高,終場大漲206點、收23,0...

美債殖利率升到5%!專家剖析:市場估Fed會延後降息...恐年後才有動作

昨晚美國債券市場震盪劇烈,30年期公債殖利率從六月來首次突破5%大關,來到5.02%!為什麼殖利率會上升?因為投資人認為: 通膨可能回來了 聯準會可能不急著降息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