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股民 四特質吸睛
坊間常以「少年股神」形容在股市一夜致富或大翻車的事件主角,往往將年輕與衝動、投機、缺乏經驗等字眼畫上等號。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從交易行為分析年輕族群面貌,發現該族群有傾向穩健投資與定期定額,較少當沖與違約等四大特質。
新冠疫情期間因投資航運股與鋼鐵股而大賺一筆的「少年航海王」、「少年鋼鐵人」,近來因美國對等關稅壁壘衝擊股市大幅下跌,部分高槓桿操作的年輕投資人瞬間爆倉,種種消息讓各界更重視年輕族群在台股扮演的角色。
周冠男在臺灣證券交易所官網「觀點專區」發表《台灣年輕人的投資面貌》一文指出,社會對年輕族群存在不少誤解。他將30歲以下投資人定義為年輕族群,根據證交所統計資料指出,2025年第1季,30歲以下的總成交人數超過100萬人,參與當沖者僅6萬人,占比僅5.1%。
反觀零股與定期定額的參與比率遠高於當沖者,零股成交人數占比達74.84%,定期定額成交人數占比為34.15%,顯示有95%的年輕人沒有從事當沖,且超過三分之一具有定期定額的投資習慣。
進一步觀察近三年定期定額、當沖與違約情況,2024年時採取定期定額的年輕人數量成長50%,投入金額成長72%。熱門標的包括元大台灣50、國泰永續高股息、富邦台50等ETF,股票則以台積電、兆豐金與玉山金為主。
就結構而言,年輕人定期定額戶數約占全市場34%至36%,金額約占20%至21%;當沖戶數占10%至14%,但金額占比僅7%至10%,且比重近三年呈下降趨勢;違約戶數占比約為16%至22%,但金額占比也僅有7%至8%。
周冠男指出,與其他年齡層相比,年輕人更傾向穩健投資,在定期定額的戶數與金額占比也較高,當沖與違約比重則相對較低。整體而言,台灣年輕投資人的理財觀念是朝正確方向發展。
他分析,對沒有專業財務知識、時間與分析工具的年輕人而言,最佳投資策略應是分散風險、長期持有。股市短期漲跌難以預測,即使專業投資人也未必能掌握趨勢,對多數投資人而言,長期買進後持有,才是穩健的投資策略。
對職涯剛起步階段的年輕人,他建議應將重心放在本業能力提升與收入增加。一如華倫·巴菲特所言:「年輕人應從學習財務知識開始,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選擇指數型基金或優質股票,採取長線投資策略,避免短期炒作。」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