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淡水晚間老舊平房火警1死1傷 24歲男子燒成焦屍

0050恢復交易爆量漲 外資不埋單竟高居賣超第一

五億高中生婚姻無效 龐大遺產如何繼承?律師分析4結果

台積電法說後首家外資狠砍目標價 驚見千元以下

台積電。美聯社
台積電。美聯社

台積電(2330)舉行法說後,共有八家外資法人快速出具最新報告,包括摩根士丹利(大摩)、大和資本、傑佛瑞證券等五家,目標價不變,仍看逾千元。不過高盛、美銀、道明等三家證券則下調目標價。

華爾街大型投行道明證券(TD SECURITIES)雖維持台積電「持有(中立)」評級,但目標價由1,250元降至950元,是外資圈中,首度驚見目標價在千元以下的券商。

道明證券提醒,AI PC與行動裝置升級周期尚未啟動,需求動能仍待觀察。此外,雖然關稅目前尚未造成實質阻力,但需求波動風險存在。海外廠房擴張有助長期營運布局,卻將持續對毛利率與自由現金流帶來壓力。

綜合外資法人分析,展望台積電2025年,基本面業績穩健、AI動能強勁,而關稅成關鍵變數,下半年需求走勢與毛利表現仍需持續觀察。

台積電法說符合或多優於市場預期,包括最新出具分析報告的大摩、大和資本、傑佛瑞、高盛、美銀、瑞穗、滙豐等七家外資法人目標價均維持千元以上,且評等皆為「優於大盤」及「買進」。

其中,瑞穗、傑佛瑞、大和資本、大摩皆維持目標價,依序為1,360元、1,150元、1,200元、1,288元;高盛目標價由1,200元下修至1,190元、美銀從1,300元下調到1,250元。

綜合大摩、大和資本、傑佛瑞三家外資券商表示,台積電維持全年營收年增約20%的目標,並預期AI加速器收入將年增翻倍,AI半導體業務亦將維持40%至45%的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然而,為因應潛在關稅衝擊,部分客戶提前拉貨,帶動上半年成長強勁、但下半年可能低於季節性表現。

另外,此季節性變化應屬異常的短期現象,且已反映於股價。台積電目前未觀察到訂單下修,但關稅政策變化仍可能於未來幾個月引發需求調整。

台積電2025年仍計劃將CoWoS產能擴至現有的二倍,不過相較三個月前,公司對下半年擴產計畫已趨保守,將原先月產能8萬片下調至7萬片。調整因素與客戶量產進度及生產問題有關,並非終端需求疲軟所致。

此外,據調查,台積電目前預期2026財年底CoWoS產能將達10萬至12萬片,並將於今年年中公布更新後的滾動預測。資本支出上,台積電重申2025年資本支出預算維持380至420億美元,反映對2026年營運展望的樂觀態度。但若關稅問題持續,投資影響將主要落於2026年。

關稅 外資 台積電

延伸閱讀

華為「白手套」爭議再起 台積電重申早已不再向華為出貨

台積電法說會後 陸行之拋出這個疑問

借中芯掛名出貨華為?台積電:2020就斷供貨 真相商務部非常清楚

中芯只是掛名?外媒爆華為AI處理器 全靠台積電

相關新聞

台股開盤下跌75點 台積電開低5元

台股18日開盤指數下跌75.76點,開盤指數為22,135.83點。台積電(2330)開盤價1,040元,下跌5元。

獨/國票金加碼熱戰開打!鋼鐵人將助陣耐斯 三發助旺旺

國票金加碼熱戰開打,鋼鐵人和地產大亨各有支持對象。台鋼集團和三發集團兩大南台灣知名集團出手加碼國票金持股,支持歸屬漸趨明...

中東衝突 台股備戰三情境 大盤將於年線上下區間震盪

台股面臨中東緊張情勢升溫、短線漲多、新台幣強升等三大考驗,加權指數承壓備戰。法人周末緊急針對以伊戰爭沙盤推演三情境,在局...

洛杉磯暴動衝擊股市?伊森:全球第4大經濟體、10%勞動力不可能沒影響

美國加州反對逮捕非法移民的示威行動持續升溫,洛杉磯街頭爆發激烈衝突,宛如戰場,如今抗議行動一路延燒至600公里外的舊金山,已有超過150人被捕。 美國當局近日在加州大規模掃蕩無證移民,引發洛杉磯民眾抗議,川普日前出動2000名國民兵平亂後,迅速升級成縱火等暴力事件,今天他又派出700名陸戰隊進駐,然而這樣的動亂或是驅逐非法移民的事件,是否跟全球市場,或著更精確說美國就業市場毫無關聯呢?今天伊森想從這個動亂事件切入,討論可能對就業市場的影響。 首先,從上圖出發,我們可以看到加州有33.3%的勞動力是外國出生的移民,這個數字幾乎是全美平均18.6%的兩倍。而自2022年以來的新移民占2.3%。

90天關稅倒數 科技股將引領美股復甦

美國總統川普點燃關稅戰以後,企業獲利預估下修,但4月9日宣布暫緩關稅90天,市場逐漸回暖。隨著暫緩關稅的期限將至,目前僅...

台股下挫182點收22,287點 台積電跌15元收1,045元

台積電(2330)12日除息交易,出乎預期未見秒填息,拖累台股開低震盪,早盤以22,362.67點開出,終場收22,28...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