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說好的休兵?以色列剛同意停火提案 以軍稱再偵測伊朗發射飛彈

天殘情史被翻出!總遇渣男「戀愛卑微」 當賀瓏地下女友獨自墮胎

林柏宏因父債與家族撕破臉 叔伯怒控「忘恩負義」…經紀人回應了

美債變燙手山芋 富豪、企業主全急尋對策

今年美債大約有9.2兆美元將到期,可能使得再融資成本提升,進而影響市場擔心美國還款與再融資能力。(路透)
今年美債大約有9.2兆美元將到期,可能使得再融資成本提升,進而影響市場擔心美國還款與再融資能力。(路透)

今年美債大約有9.2兆美元將到期,可能使得再融資成本提升,進而影響市場擔心美國還款與再融資能力。傳言指稱,美國可能逼迫外國債權人將所持美國國債,換成100年期零息債券,以減輕美國債務負擔。消息面造成上周10年期美債殖利率飆升,短短五個交易日內暴漲逼近4.5%,創下「911事件」20多年來最大的單週漲幅,甚至有預期美國10年期公殖利率上看5%的聲音。

美國公債一向被視為「穩健」的投資工具,但市場恐慌情緒,造成殖利率非理性飆漲。一位金融業資深主管表示,近期接到很多台灣企業主的要求,希望能到該公司報告金融市場波動和因應策略建議。也有高收入的精英群組,如醫生和律師最近也積極徵尋市場意見;市場上甚至看至有高資產族群,出現分歧的操作,有的人將手中股票全賣出而轉進美債;也有人將美債全部出清,所有資產轉進股票。

對於美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法人認為受關稅衝擊影響GDP約1.1個百分點,全年美國GDP將下修到1.8%。至於關稅對今年台灣GDP影響,法人估全年2%不保,下修到1.64%左右。

美國公債 殖利率 國債

延伸閱讀

美債倒債風險升?央行沒對策引眾怒 郭哲榮被點名成最大輸家

川普要製造業移向美國 謝金河直指2大產業不可能存活

美債陷20多年來最大跌幅 市場策略師揭投資者首選「避險」資產

【重磅快評】美國想欠債不還 台灣繼續無怨無悔?

相關新聞

台股回魂!以伊停戰激勵中小股紅通通 直雲:戰爭移雲消退ALL IN 00757

今天大中小型股都在漲!氣氛很好。 因為市場傳出以伊戰爭有停火的狀況,所以也讓今天的台股表現地方非常強勢,今天比較好的狀況是不管是大中小型股都有在漲,當然我們的股票今天也都是漲的。 今天有說要買欣興,我昨天有說9:30前可能會有大家腦衝狀況,所以才說要9:30整買,今天應該會買在113.5的價格,我認為這個價格仍然非常地可以,是未來容易賺錢的價格,我們抱好即可。

台積電(2330)貼息是下半年除息潮預兆?專家:大盤2萬4是今年難跨關卡

每年 6-8 月是台股所謂的除權息旺季,上市公司會將企業盈餘透過現金(股息)或股票(股利)的方式回饋股東。在除息日,個股將扣除現金配息的額度而股價下滑,也就是所謂的「蒸發」。差別就在於,若股價能順利完成填息,漲回除息前水位,那參與除權息的投資人就能既賺股息,又賺到價差。

打房不影響營建股?華固(2548)連2季虧損卻未跌!專家:北士科估3百億

儘管民眾普遍認為台灣房市「一房難求」、房價居高不下,但台股中營建類股的走勢卻自2024年下半年以來明顯轉弱。即使囤房稅2.0、信用管制與新青安等政策陸續上路,建案銷售乍看仍熱絡,實際卻已有中小建商出現資金斷鏈與倒閉現象,這恐怕結構性轉折的開始。 營建股本質:不是短期獲利產業,而是認列與週期性產業 投資營建股有別於一般製造業或科技股,主要因為其採「完工認列制」: 建案必須實際交屋後才能認列營收與獲利 單季虧損並不罕見,市場更重視的是建案入帳節奏與未來利潤率 以績優股華固(2548)為例,罕見十年來首度出現連續兩個季度虧損,但市場並未劇烈反應。因為只要預售表現與案源穩健,投資人仍能接受短線財報震盪,且2025年華固被視為輝達落腳北市科的大贏家,光是靠北市科的商辦案市場就預估將達300億。

中東情勢升溫…台股外部干擾短線有壓 法人建議保守因應

美軍轟炸伊朗核設施,拉高中東戰火緊張態勢,台股同步備戰。法人直言,隨著加權指數短線反彈告一段落,如今中東緊張局勢急速升溫...

除息旺季來臨!聯電華碩領軍 下周除息總金額逾千億元

隨著股東會旺季步入尾聲,上市櫃企業除息旺季來臨,下週將有聯強、聯電、萬海、緯穎、台塑化和華碩等多家企業除息,總金額估計超...

以伊衝突升溫、美國介入可能性大增 伊森:美軍若動作恐是油價高點

延續近期最受矚目的焦點,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事件,目前來看態勢升級的可能,伊森認為美軍介入的可能性正在一步一步上升。 近期美國唯一被承認參與對伊朗行動就只有在伊朗對以色列發動無人機和彈道飛彈襲擊期間提供防禦協助。 雖然以色列官員聲稱美國可能會加入針對伊朗的行動,但白宮否認了這些說法,簡單來說美軍與美國政府在政治語言上都相當克制,雖然川普一直嗆聲,但都還算受控。 但美軍介入中東戰事對市場的影響到底是甚麼?今天伊森來說給大家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