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手績效連15年贏大盤…超好運氣加精湛技術才能獲致!機率大約230萬分之1

拋開擲硬幣的遊戲
大多數財務專家認為,基金經理人的連勝—也就是連續多年出現優於大盤基準的表現—是因為運氣好。比方說,財務老師很喜歡用擲硬幣的比喻,來說明市場的效率。它的基本觀念是,如果你從夠多的基金經理人樣本數開始研究,機率可以事先就告訴你,有些人會出現持續優異的表現。如果以約1,000檔基金來說,假設打敗大盤的機率是50%,那麼大約會有30檔基金連續5年表現優於市場:(0.5)5×1,000。
這個邏輯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問題在於,並非所有基金經理人的能力都一樣,因為資產管理業也有類似空心球莎莉和空氣球艾倫這樣的人物。所以,如果把任何一檔基金的連勝歸因於運氣,就忽略了技巧純熟的人其實最有可能出現連勝的表現。
在共同基金的世界裡,最受矚目的成就是美盛價值信託基金的比爾•米勒。截至2005年,其基金連續15年超越標普500指數。在過去40年裡,沒有任何一檔基金,能夠在這麼長的時間裡超越市場表現。出現這種表現的機率有多大?有一些專家信心滿滿地認為,米勒的紀錄出於偶然。例如,格里哥利•貝爾(Gregory Baer)和加里•根斯勒(Gary Gensler) 寫道:「雖然,我們為美盛及其經理人比爾•米勒高興,但我們認為,這樣的結果大致上反映出機率的隨機性,也駁斥了主動管理的效果。」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備受推崇的債券經理人比爾•葛洛斯所做的評論(本章一開始引述他的話)。2003年,當比爾•米勒已經創下連續12年打敗大盤的紀錄時,葛洛斯「咆哮」地說,米勒的表現相當於用兩個骰子,連續12次擲出「7點」。葛洛斯擁有優異的投資紀錄,而且深諳賭博之道,我們希望他會說出那樣的話只是因為被誤導,因為要連續擲出12次7點的機率,約為二十二億分之一。
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米勒的表現。首先,假設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基金,其表現優於市場。接著,我們可以選擇一個百分比,計算某一檔基金每年表現優於其他基金的機率(參見圖表 7.1)。
例如,如果你假設共同基金的表現,在本質上有如擲硬幣那樣,有一半基金的表現會優於市場,另一半表現不如市場,那麼某檔基金連續15年打敗市場的機率是三萬二千七百六十八分之一。米勒在開啟這段輝煌的連勝時,市場上只有900支相似的基金,他的表現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這個分析的問題在於,對於一般的共同基金來說,打敗市場的機率並非對等的五五波。事實上,在過去15年裡,基金大敗大盤的平均機率是44%。如果我們以44%為準,則一檔基金連續15年擊敗大盤的機率,大約是二十二萬三千分之一。
另一種理解米勒連勝的方式,是查看每年打敗市場的基金的實際比例(見圖表 7.2)。我們可以根據真實的情況,計算出累積機率。這項計算顯示,連續15年(截止至2005年)打敗市場的機率,大約是二百三十萬分之一。快速瀏覽這些數據後,我們可以清楚看出為什麼機率如此渺茫。1995和1997這兩年,打敗大盤的基金只有約10%,難度有如駱駝穿過針眼般困難。
連勝和運氣
在資金管理中,經風險調整後打敗市場的幅度,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但連勝的紀錄很迷人,因為期間沒有例外發生,沒有哪一年出現壞績效。此外,隨著連勝的紀錄拉長,也不斷增加人們的緊張和壓力。
米勒這一路上是否真的很幸運呢?這一點毫無疑問。就像史蒂芬•傑伊•古爾德所說,長期的高績效,是超好的運氣加上精湛的技術才能獲致。11這裡的重點是,在各個領域裡,長期成功通常表示有出眾的技巧。除了最簡單機率外,人類很難理解其他機率,所以我們經常無法看出出現連續結果的意義。
(本文摘自感電出版《魔球投資金律:少數人才懂的投資市場潛規則》,作者:麥可.莫布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