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若違約…美元走弱、債券會崩盤?小童:課本這樣說沒錯但實務上卻相反

嗨,大家好!我是小童。如果美國國債發生違約的話,它的後果會是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來回答一下這位網友的問題。
首先,認識一下到底什麼是美國國債的違約?
美國國債違約大致上就是指,它未能按時支付所謂的利息或是本金,無法履行對債權人的還款義務。就把稱為是「美國國債的違約」。
違約又可以分成以下兩種:
1.技術性的違約:指付款延遲,但最終仍然可以償還2.實質性的違約:指完全無法支付利息或本金,也就是所謂的倒債
兩種嚴重性是不一樣的。實質性的違約是指完全付不出來,等於要跑路的意思;而技術性的違約是它還是會給你,只是比較慢而已。
違約的後果
如果美國國債真的不幸發生所謂的違約,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信用評級下調
那信用評級往下調整的話,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最直觀來看的話,就是利率會往上飆升。
為什麼呢?今天一個投資工具,它的風險變高的話,要求的報酬或是回報率一定也是會比較高;同理,信用評級被下調,風險提高,那是不是利率也會往上調整?所以這就是兩者之間的關係。
更直觀的例子:直接來看非投資等級債券跟公債之間的差別。非投資等級債的信用評級比較低,可能是C或是B等級的,但領到的債息其實是比較多的。好比00953B或是00945B,這兩個也都是非投資等級債,但它的殖利率卻有6%、7%以上。
尤其它們也有短年期低波動的設置,再加上把一些比較高風險的非投資等級債券給剔除,只留下違約率比較低、風險比較低的非投資等級債來做布局。
這一類的標的就很適合只想要穩定收益,並追求低波動的投資人來做布局。
金融市場的動盪
股市暴跌:如果美國真的發生什麼不幸的事情,那大家就會去拋售手上的股票,可能會導致股市下跌
債券市場混亂:信用評級的下降與利率的上升,利率上升就可能會導致債券的價格往下修正...彼此是呈現一個翹翹板的關係
美元貶值:若美國不強盛,美元也不會有價值,大家就會把手上的美元拋售,需求下降,進而讓美元出現所謂的貶值
國內經濟的衰退
政府關閉、利率上升、借貸成本上升,經濟增長停滯:甚至可能會導致政府無法發放一些社會保證金或醫療補助金,進而讓社會出現更多的動盪。
全球經濟危機
當今天一個國家或公司持有的美債或公債非常多,但美國國債倒債或違約,這會導致其價值越來越少,甚至趨近於零,不也表示手上的資金也不斷在縮水。
恐會導致一些公司或國家的財報或經濟出現比較明顯的衰退,甚至造成貿易與投資的減少。尤其美國經濟的疲軟一定會連累到全球的需求,特別是那些依賴美國市場的國家,這些都可能會造成全球的經濟危機。
美元地位的受損
當美國不再強勢、美元不再吸引人的話,大家對美元的需求就會下降,美元地位也不再那麼鞏固,影響其地緣政治影響力。
以上這五個都是根據課本或教科書所能找到的一些定義。
美國歷史上的違約事件
那到底美國歷史上有沒有發生過違約的事件呢?這就帶到上述分享的,違約有分成以下兩種:
技術性實質性
如果是實質性,也就是完全付不出來的話,歷史上應該是沒有發生過。但如果以技術性來講的話,其實發生過蠻多次的,尤其在1979年、2013年和2023年都有發生過所謂的技術性違約。
特別提一下2011年的債務上限危機,當時因為國會黨派的對立,延遲提高債務的上限,標普就下調了美國信用評級,從AAA降至AA+。因為這信用評級的下調與債務上限的危機,導致股市出現恐慌性的拋售,累積下跌超過2000點。
當恐慌發生時,避險的需求會增加,黃金的價格也在當時突破了1900美元的歷史新高。
這邊有兩個比較不一樣的點:美元與債券。
美元變得比較強勢債券逆勢上漲
可能會問,前面不是說美元會變弱勢,債券會下跌嗎?怎麼反而都是相反?
有時候課本是課本,理論是理論,但是我們在實務操作上,還是要以實務為主,尤其是要以價格走勢為當下最重要判斷。
前面說今天違約發生的時候,理論上信用評級被下調,利率會往上走嗎?但為什麼今天債券反而卻還逆勢上漲呢?自己的看法:雖然信用評級機構降低了美國的信用評級,但它依然還是世界上數一數二低風險的投資工具,不是嗎?
所以當今天風險一出來的話,債券或是美國國債,還是會有一定的避險成分在的。避險需求增加的話,債券需求也會往上增長,債券需求往上增長,債券價格可能就會逆勢上揚。
大家去買美國國債的話,那美元的需求也會增加,進而就會帶動美元的強勢。
這些都可以發現實務跟理論是不一樣的。可能有些人會一職爭論理論上怎樣怎樣怎樣...但其實在操作上,應該要以實務為主,理論的話就當作參考。
好比前段時間的債券一樣,可能每個人都說價格息債券會漲,但為什麼我們反而更應該要納入價格的價量分析來做判斷呢?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因為理論必定是死的,而價格才是活的。
所以我們除了參考理論之外,也必須要納入當下的因素跟價格來做整體的判斷。這樣你在實務操作上才會比較客觀,然後比較有機會在市場上賺到錢。
最後我們幫大家做一個總結:
如果今天美國國債真的不幸發生所謂的違約,那其實下場是非常非常的慘。但是以歷史來看,根本沒有發生所謂的實質性違約,只有發生所謂的技術上的違約,就是延後付款,所以並不會造成什麼太嚴重的事情。
這邊我要跟大家分享幾個非常重要的重點:
1.信用評級的調整
如果今天信用評級的機構把它的評級往下調整,並不一定會代表利率會往上升,因為還要看當時的環境跟這個商品的地位。
就像美國國債,雖然被降評,但依然是數一數二的避險工具。
2.股市的影響
股市會造成恐慌,進而引發金融市場短期的崩盤。例如道瓊下跌了超過2000點。
3.避險資產的表現
黃金等避險資產會發酵,有機會一漲抗跌。
4.價格的重要性
我們應該要觀察價格為主,重點在於價格怎麼活的表態,而非價格書死的內容
基本面、消息面這種東西是多空都可以解讀的
就好比當今天一間公司像宏達電,過去營收不是都很爛嗎?為什麼最近漲成這樣?就是因為它搭上了題材搭上了趨勢。如果用基本面分析,真的抓不到像宏達電這種標股。但如果用價量分析呢?那是不是可以輕鬆的從40幾元布局到現在的5、60元?
因此,重點在於價格怎麼活表態,而非價格書死內容怎麼表達。
自己認為每個國債發生實質性違約的機率是非常低的,但如果不幸發生呢?你可以透過我們剛剛前面分享的內容或總結找到相對應的投資工具,例如黃金,或許能在這樣的恐慌環境裡賺到不少的獲利。
◎本文內容已獲 小童 x Happy Trading Life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