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聲援國民黨「戰獨裁」遭洗版 秋鬥:不因政治潔癖缺席

「借住弟弟家」突失蹤!老翁陳屍大安區公寓水塔內...住戶慘喝2天屍水

「關稅是誰負責?」廣達林百里巧喻:烤箱漲價了 餐點應該不會漲價

蔡明彥專欄/抱股過年 優選高股息族群

台股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股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龍年台股交易剩下本周最後三個交易日,現階段投資人最想問的,想必是「要不要抱股過年」?

美國總統川普正式上任的第一天,他會用行政命令推出哪些措施?例如 : 天天掛在嘴邊的關稅怎麼課?會不會推翻拜登臨去秋波密集出台的半導體管制措施?也都是市場關注的重心。但不管川普的政策為何,我們認為投資人本周應該勇於逢低承接抱股過年,為什麼呢?

首先,從統計數據來看,2010年至2024年間,台股新春開紅盤上漲的機率高達87%;其次,從1987年到2024年為止的台股每月漲跌機率及上漲幅度來看,2月的上漲機率在七成以上,僅次於12月的年終作帳行情,但平均漲幅是各月中最高的。直覺來看,元月效應應是主因,因為台灣的農曆過年往往出現在1月下旬到2月間。

2024年台灣上市櫃公司獲利創歷史新高,公司老闆荷包滿滿,分紅應該不會吝嗇。因此,預期年後員工拿豐厚紅包錢來進軍股市的機會很大;加上農曆年後上市櫃公司年報將陸續出爐,董事會會接著宣告股利;如果想建新廠而有籌資需求的公司,更會趕著召開股東會。因此,預期具高股息條件的個股,年後將有機會點燃高股息行情。

其次,要不要抱股過年?投資人最擔心的都是怕台股春節期間國際股市,尤其是美股震盪的風險。我們認為,以台積電上周法說內容來看,引領台股多頭的AI科技股基本面尚未見烏雲。

此外,美股從12月起,川普交易就出現獲利了結與避險賣壓,目前以CNN的貪婪與恐慌指數來看,S&P指數已處在接近極端恐慌的邊緣,多數川普登台的利空應已逐漸消化;加上技術指標也位在低檔,因此,台股春節期間國際股市大幅下殺的風險應該不大,這是我們建議投資人勇於抱股過年的另一個主因。

至於要抱什麼股過年呢?如果考量川普新政的不確定性,以及台股很多個股近期出現跌破年線、線型翻空的劣勢,我們會建議投資人還是從高殖利率、存股的方向切入,找具相對高股息,如銀行為主的金控、租賃、或沒有自有品牌、以代工為主的公司、以及受惠台積電資本支出成長的設備股,買進風險較小。

原物料股部分,近期因為拜登臨去秋波,宣布對俄國兩大石油公司加強制裁,1月6日已傳出大陸港口不敢再讓俄羅斯運油的所謂幽靈船隻靠岸。因此,中、印兩國看來都需要在俄國便宜油源之外,回歸傳統產油國採購,帶動近期油價走高。

但以OPEC目前閒置產能每天還是高達400萬桶以上,加上美國利率還在高檔,川普希望頁岩油業者積極擴產的條件並不佳(因為頁岩油公司多是靠融資來擴產),因此,建議投資人對塑化股暫以跌深反彈、技術面操作來因應。

中東戰事在川普上任前,以、巴已先達成三階段的停戰協議,紅海航道有機會逐漸重啟,因此,航運類股的獲利爆發力恐有下修風險,目前殖利率雖高,建議待股價走穩後再進場。

川普上任後若能錦上添花,讓俄、烏也停戰,則烏克蘭重建商機題材有機會出現,在土耳其有設廠的包括台泥、允強,以及重電公司可留意。

(作者是群益投顧董事長)

台股 川普

延伸閱讀

找川普「黑名單」建立台美關係? 徐巧芯:賴清德要確餒

川普20日宣誓就職!天氣嚴寒典禮改室內 出席賓客、觀禮地點一次看

對台日遞橄欖枝?習近平動作頻頻釋1訊息 川普反應牽動兩岸

上任第一周將簽署逾百項行政令 川普稱將續命TikTok90天

相關新聞

外資轉賣62億元 逢低加碼台積電逾4000張

台股今天下跌160.33點,收在19478.81點,外資及陸資轉為賣超新台幣62.08億元,減碼大宗商品指數相關ETF(...

台股開盤上漲113點 台積電開高13元

台股24日開盤指數上漲113.45點,開盤指數為19,752.59點。台積電(2330)開盤價886元,上漲13元。

台股散戶風向球 3月證券劃撥存款餘額創下17個月新低

台股3月跌破盤整區後指數拉回失守2萬1千點大關,股市資金有感瘦身,中央銀行統計3月證券劃撥存款月底餘額為3兆2099億元...

台股開高走高漲近600點 台積電勁揚37元

台股23日開盤指數上漲370.18點,開盤指數為19,163.61點;多頭持續拉高,走揚近600點。台積電(2330)開...

台股後市 專家:唯關稅是問

台北股市四月慘遭關稅利空襲擊而暴跌,在對等關稅獲得九十天緩衝後,指數止跌反彈,暫時回穩。時序即將進入五月,台股將迎來五窮...

股災衝擊上班族 股民平均損失23.5萬元、近七成八憂心經濟

4月初,美國關稅政策突如其來,讓台灣不少上班族一夕之間陷入投資失血、生活緊縮的雙重壓力。根據1111人力銀行18日發布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