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夏天到!30多歲男「梅花鹿」上身 皮膚醫:天氣炎熱患者暴增

陳水扁喊「清算非對付在野最佳方式」 臉書湧網友論戰諷:該回去關了

已婚男導師伸狼爪!陸男研究生52分鐘舉報遭性侵 北京理工大學火速解聘

2024年台積電(2330)仍屬「偏低估值」! 專家:今年持續配置AI或透過0050參與

台股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股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024 年台股以 29% 的指數漲幅交出亮眼成績單,但大漲的背後實則是「一個台股,兩個世界」:有沒有 AI 概念股,績效天差地遠。投資專家陳喬泓的投資組合中,約有三成配置在台積電。他指出,台積電權重占大盤約 30%,若配置比例低於 10%,今年很難跑贏大盤,就算認為台積電股價過高,也可透過投資 0050 來達成配置目的。

陳喬泓並非只以存股領配息,而是強調應以存成長股為主。他在網路財經節目《財富狂犇》分享以本益成長比(PEG),而非單純以股息殖利率作為選擇依據。本益成長比是將本益比與成長性的比例結合的指標,用來判斷股票是否被低估或高估。他的操作原則是:若 PEG < 0.75,則認為被低估,適合買進;若 PEG > 1.2,則考慮獲利了結。

以台積電為例,今年台積電 EPS 預估為 44 元,2025 年成長性保守估計為 22%,EPS 可達 55 元。目前股價 1085 元,對應本益比為 19.7,將其除以成長性得出 PEG 約為 0.89,顯示台積電目前仍屬於偏低估值。

但陳喬泓提醒也,市場節奏加快,投資者需要保持動態調整部位的彈性,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他分享了三個動態調整的原則:

買進條件消失

如果公司基本面出現問題,例如毛利率大幅下降或營收衰退,需要重新評估持股,並評估是短期影響或長期影響。例如今年租賃股與石化業因外部環境改變,導致營收下滑,便不適合繼續持有。

找到更高潛力的標的

當原有股票的漲幅預估只剩 10%,而另一檔有 50% 的漲幅空間時,可以考慮轉換到基期更低,或成長性更好的標的,以優化資金配置。

果斷執行換股計劃

決定換股時應盡快執行完成,避免因小幅價差猶豫錯失出場時機,能在年內調整,就不要拖到年底。此外,盡量避免成交量低的股票,保持流動性。

對於 2025 年,陳喬泓認為美國經濟仍有成長,但速度放緩,台股則因過去兩年的大幅上漲,明年續漲的機率降低,約至 26000 點見頂。他認為,2025 年的市場可能震盪更大且更頻繁,政治與經濟的不確定性也可能影響行情。

陳喬泓建議投資人圍繞兩個主軸進行布局,首先是AI 產業,持續配置台積電,或透過 0050 參與相關行情,避免績效落後於大盤。另外再搭配防禦型內需高殖利率股,減緩經濟外部影響,例如兼具防禦性與成長性的瓶蓋股宏全,以及營收結構趨於穩定電梯股崇友。至於債券,陳喬泓認為降息不確定性可能加劇其波動。保守投資人可採取 AI 與防禦型個股各半的策略,以平衡風險與收益。

除了由本益成長比評估後的台積電與貿聯-KY,陳喬泓認為中長線題材的重電股中興電、高毛利率與高成長性的伺服器導軌領導廠川湖,以及疫後旅遊復甦最賺錢的台灣虎航,也都是 2025 年進可攻、退可守,值得留意的成長股。

◎本文獲「玩股網」授權轉載,原文:2024 年一個台股兩個世界,你在哪一邊?2025 震盪年攻守雙主軸這樣配

台積電 台股 大盤 績效

相關新聞

台股後市 專家:唯關稅是問

台北股市四月慘遭關稅利空襲擊而暴跌,在對等關稅獲得九十天緩衝後,指數止跌反彈,暫時回穩。時序即將進入五月,台股將迎來五窮...

股災衝擊上班族 股民平均損失23.5萬元、近七成八憂心經濟

4月初,美國關稅政策突如其來,讓台灣不少上班族一夕之間陷入投資失血、生活緊縮的雙重壓力。根據1111人力銀行18日發布的...

台積電法說會前股價力拚翻紅 押注買盤搶先進場了嗎?

台積電(2330)17日收盤後將召開法說會, 受到川普關稅政策的干擾,加上市場對是否與英特爾合資的擔憂,罕見的出現多家外...

台積電法說會下午登場 盤中跌13元市值失守22兆元

台積電下午將召開線上法人說明會,股價走勢疲弱,達842元,下跌13元,市值跌破新台幣22兆元關卡,滑落至21.83兆元,...

26歲翻身上億在這波卻「爆倉」歸零!那根不願相信的K棒:讓我從神回到人

那根你不信的K棒,讓你從神回到人。

持股鈊象跌36%、材料40%、保瑞30%、台積電22%!切老:這波敢補牛市彈更高

不要停下你的手,當牛市再臨時,你才能彈得更高!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