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MLB/開轟自謙「有點微妙」 大谷翔平英雄訪問引爆歡呼聲

「橫豎研究所」暫時休戰金秀賢 為這事點名台灣

逾百名旅客滯留福岡 華航班機疑有異常無法起飛

壽險業11月反手大買台股近800億 海外債落袋為安大砍860億

壽險業11月反手大買台股近800億,海外債大砍860億。歐新社
壽險業11月反手大買台股近800億,海外債大砍860億。歐新社

今年以來大多被壽險業者視為「提款機」的台股,壽險業者11月方向轉變,改採「逢低回補」策略,根據金管會所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推算,壽險業者在11月大舉加碼台股795億,加碼手筆之大為今年以來少見。

壽險業在10月大賣台股353億之後,11月轉向加碼台股795億。相較於11月銀行和證券對於台股都站在賣方,壽險業大舉加碼台股更引起市場的矚目;金管會統計顯示,壽險業者的國外股票部位增加401億,若考量S&P500指數11月上漲5.73%,扣掉股票上漲的部分,推算加碼115億;若加計10月的240億,壽險業者已連續二個月買進海外股票等值台幣355億。

11月台幣匯率貶值1.33%,比10月1.2%貶值的幅度更大,也讓壽險業有更多財務投資規畫空間,不過,由於11月美債大漲,平均上漲1.99%,有別於10月平均約下跌4.54%,因此在美債的操作策略上,反而在11月走「落袋為安」的路線。

依金管會統計數據計算,壽險業對海外債券在11月大舉減碼860億,和10月大舉進場加碼約563億的路線截然不同,而且由於台幣匯率貶值,壽險業更直接把資金移往台幣資產部位加碼除了加碼台股795億之外,壽險業者在11月合計也加碼台債287億。

上述的數據主要依據壽險業者的債券部位,有88%是海外債,且壽險業者平均已把約9成的部位放在AC,非AC比重僅有10%等前提來計算。

而對於台債,壽險業者11月已是連續第2個月加碼,合計二個月來共加碼565億。統計顯示,壽險業者連續在8、9分別賣出台債636億、223億之後,10月回頭加碼台債約278億,11月則繼續加碼287億,相關數據主要依據國內外部位有12%是台債,十年期以上台灣公債價格在10月和11月分別下跌0.52%、0.5%等條件設算,公債價格續跌、匯率因素,均使壽險業者更有誘因逢低進場再加碼。

壽險業者加碼的台幣資產,除了台股、台債之外,還有債券ETF,統計顯示,11月的壽險國內債券ETF規模為1兆7572億,比起10月增加589億,占整體資金運用比重也增至5.3%。由於壽險業在11月積極投資台股、台債,和國內債券ETF,也使國內現金部位由10月的5323億,降至11月的4431億。

台幣匯率 台股 壽險業

延伸閱讀

國銀11月再大舉加碼海外債1370億 「連五賣」台股

券商跟進國銀「棄股從債」 11月對台股轉買為賣

《2025投資大趨勢》蛇形刁手 從均線找AI股、金融股、多功能機器人股

台股將封關今年漲勢風光 全年寫下五大亮點

相關新聞

台股開盤下跌26點 台積電開低6元

台股19日開盤指數下跌26.25點,開盤指數為22,245.42點。台積電(2330)開盤價965元,下跌6元。

台積秒填息 遇外資連4賣

台積電昨天除息,儘管上演秒填息戲碼,但外資殺出台積電動作不手軟,不僅迄今連四賣,二月以來在川普關稅戰等諸多亂流干擾下,外...

元大金(2885)賺飽飽!KN先生剖析:光0050管理費就收3.5億

據最近幾年的市場數據,截至近期統計,台灣ETF市場的總資產規模大約在新台幣4兆元左右。 台灣ETF規模排行前20名有七名是元大發行的ETF...規模第一大0050、規模4709.26億;第三大0056、規模4016.95億;第五大00679B、規模2951.36億,光是這三個加起來就超過台幣1兆。

006208要繳稅、0050不用?專家解析「配息來源差異」:超過237萬再擔心

「一樣投資市值型ETF,0050不用繳稅,006208卻要繳稅,為什麼?」有網友問我,有人說0050適合12%以上高所得稅率的人,006208適合所得稅5%的人,真的是這樣嗎?到底中間有什麼差異?

台股外資殺不停 13天跌掉1,768點 台積話題引爆大盤上下震盪

台股昨(13)日因傳出台積電組隊搶救英特爾疑慮升溫,早盤大漲274點至22,552點後,旋即轉為「溜滑梯」走勢,終場跌3...

台股下跌316點收21,961點 台積電下跌23元收965元

台股13日表現開高走低,早盤以22,403.34點開出,終場收21,961.68點,下跌316.68點,跌幅1.42%,...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