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要回家」金秀賢調情未成年金賽綸對話曝 疑上高二後變冷淡

這款泡麵「減鈉25%」老饕搶囤貨 一票人嗨喊:湯頭可以喝光光

證券商反詐/宣導防詐 提升風險意識

隨網際網路普及,證券市場電子下單比重已達七成以上,投資人在網路瀏覽與接收資訊時間大幅增加,因而企業或集團的官方網站成為重要門面。臺灣證券交易所為鼓勵證券商於官方網站充實反詐騙相關資訊,規劃提供補助,協助證券商在官網建置反詐騙專區。

證交所近日舉辦2024年度證券商反詐騙評鑑活動,評鑑活動得獎證券商皆於官網置入豐富的反詐宣導資訊供客戶瀏覽,並於專區清楚顯示各證券商反詐騙服務專線,請民眾遇到詐騙時善加利用,多方且小心求證,守護自身財產安全。

以下分享北城證券、國票證券及台新證券反詐心得。

北城證券

北城證券秉持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反詐騙行動,特別關注高齡族群,透過一對一指導,協助高齡投資人熟悉金融交易系統,使其安心交易並有效降低詐騙風險。此外,將防詐宣導納入業務部門的洗錢防制標準作業程序,確保每位客戶充分了解潛在風險。

此外,近年詐騙集團利用暑期打工求職旺季,專門針對涉世未深的年輕族群進行詐騙。今年,北城證券成功阻止詐騙集團冒用本公司名義的暑期打工詐騙,迅速聯繫公會及主管機關,於隔日公告澄清,並將此案告知公司各單位主管,提醒客戶提高警覺,防範詐騙。

國票證券

隨著詐騙手法及案例層出不窮,嚴重威脅投資人的財產安全,國票證券對於反詐騙不遺餘力,截至2024年10月已舉辦52場北、中、南區的說明會,由經過內部反詐騙訓練的專業講師向客戶宣導如何預防詐騙,保護客戶免受金融詐騙侵害。

今年10月,國票證券於官方網站設立反詐專區,教導客戶辨識官方網站和社群平台、了解常見詐騙手法,並提供完善的線上申訴管道,數位客服也能即時回應客戶需求。

台新證券

台新證券持續落實數位反詐騙計畫,面對近年猖獗的金融詐騙,不定期寄送電子郵件提醒客戶,以維護自身權益、保障財產安全。

為因應日新月異的詐騙手法,台新證券主動在官網設置反詐騙專區,不定期更新詐騙集團慣用的手法、話術及詐騙樣態,提醒投資人切勿上當。

不僅如此,台新證券更針對社交平台、通訊軟體上的冒名粉專、冒名群組及冒名廣告,積極建立一套完整的反冒名詐騙應對機制,透過長期監控、第一時間檢舉下架、官網同步公告等SOP,盡可能縮短詐騙資訊的曝光時間,降低投資人受騙的可能,為金融市場秩序盡一分心力。

詐騙集團 證券商

延伸閱讀

汎銓打造埃米世代製程、矽光子、AI 三大專區 迎半導體「黃金10年」

113年金融建言白皮書正式出爐 六大防詐新機制首次入列

本土車手越來越難找 詐騙集團招募東南亞車手進軍台灣

亞洲銀行家協會會員大會/蕭美琴肯定產官聯手防詐

相關新聞

「好像有泡沫化的跡象?」投資者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進行投資判斷時,許多投資人也可能無意識的走「捷徑」來進行判斷。若能避開這種行為帶來的「誤判」,就能成為解讀力的根源。此時,敵人不是別人,而是無意識的自己,儼然是「與自己的戰鬥」。

20年再怎麼不願意「時間都會過去」!但能選擇…資產不變、或多6.5倍甚至11倍

假設在 1995 年筆者手上有 100 美元。在此為了省去考量匯率的心力,容我以美元計算。如果將這 100 美元擺在家中當私房錢,不做任何投資,那麼到了 2014 年它仍是 100 美元。

投資股市賺錢的次數不及程度重要!魯斯常被三振但他仍然是棒球史上最偉大打手之一

人們心中深深烙印著「投資人賺錢的次數,應該多過賠錢的次數」的想法,而且這個想法從直覺上而言很有說服力。有一個資產經理人的故事,可以說明這種觀念的謬誤。

台股跌跌不休...ALL IN抄底好時機?達人急阻:投資不是一時衝動

今天台股又跌了三百多點,又看到網路熟悉的玩笑梗:「不要問,問就是ALL IN」。 不管台積電還是00919,總是有人會開玩笑說:「一律ALL IN!梭哈下去!」,不過這當然是開玩笑,當然千萬不要真的ALL IN了。

外資賣超388億元 砍鴻海、台積電

台股今天下跌308.53點,收在21951.76點,成交值新台幣2638.98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395.86億元,其...

台股開低走低 終場下跌308點收21951點

台股今天開低震盪走低,終場收21951.76點,下跌308.53點,跌幅1.39%。權王台積電收958元,下挫22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