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薇帕颱風花蓮雨勢超大 男疑視線不佳撞死行人

吃飯聊政治被隔壁桌打?台北知名溫體牛員工爆動粗 店家速發聲明滅火

乳癌權威周佳正車禍殞命 網友感念他「每次門診額滿卻加號,只怕病人白跑」

正二曝險投資有必要?理財達人「一生能賺的錢是固定」:比例才是重點

台股示意圖/中央社
台股示意圖/中央社

在討論到實行生命週期投資法開槓桿的方式的時候,不時看到一種說法。就是直接使用期貨、融資或借貸等方式,沒辦法持續維持兩倍曝險,所以沒辦法完全取代正二ETF的效果。

的確,正二ETF每天都在漲買跌賣,所以能維持固定的兩倍曝險,這你自己用其他方法的確是做不到。

但首先的問題是,每天維持兩倍曝險真的是開槓桿實行生命週期投資法必要的嗎?

生命投資週期法的重點,是在對應這一生未來能投資的資金,讓它們提前曝險,來降低順序風險,所以曝險多少的重點,應該是相對於這一生的資金,而不是當下投入的資金淨值

這一生會賺的錢當然不會是一直是固定的,但仍然是相對固定的,並不會像你的投資淨值一樣每天變來變去,所以想要每天維持固定兩倍曝險當然也是一種選擇,但絕不會是必要的,能定期讓曝險維持在特定範圍內就好了。

而且,其實投資在上漲的時候,你的曝險相對於一生的投入其實是增加的,是否一定要像正二那樣再加碼本來就很難說,反而是在下跌時,曝險相對於一生的投入其實是減少的,這時像正二一樣減碼比較好嗎?當然是未必的。

其次,如果有人還是堅持一定要每天維持固定曝險比例才是好的方法(這也無妨,就每個人的選擇偏好),那下一個問題是,用正二ETF和現金50:50,來達成一倍曝險是不是好的方法呢? 是不是可以完全取代0050這種一倍的ETF呢?

如果這個人的邏輯是一致的,那答案應該是「否」,如果回答「是」,那就是前後矛盾了。

因為在50:50的時候,你的曝險比例會因為正二的買漲賣低每天都變化,上漲時曝險增加,下跌時曝險降低,不像原型ETF,每天都是維持一倍的曝險。

假如按照一開始的看法,曝險比例每天偏離會是個問題,那50:50就不會是個好方法了。(除非你要每天去再平衡讓它恢復)。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投資觀點與紀錄,並非建議。申購前自行評估風險,並詳閱公開說明書。※

◎本文內容已獲Ffaarr的投資理財部落格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淨值 期貨 ETF 00631L元大台灣50正2

延伸閱讀

00887單日大跌48.49%!他「沒被割」當沖大賺243萬 網全跪:戰神駕到

股市震盪要等「最低點」再加碼?達人搖頭「追不上市場」:最好逢低買進

00919適合存嗎?存股達人分析4優缺點:股價波動大、不適合只想穩定領息

「0056+00878+00919」自組月月領高息!達人試算加薪1萬成本:不到120萬

相關新聞

國安基金沒退場...關稅「陰謀論」?專家:作用是穩定而非領先、1時間是買點

近日,國安基金召開第125次例行會議,面對國際政經變數未解、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以及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決議持續執行護盤任務,不過可能有人好奇,難道在這個關稅公布前夕,國安基金「先知道了甚麼」才決定留在場內嗎?究竟真相是甚麼?而歷年國安基金退場後對台股來說是買點還是賣點?今天一次搞清楚。 「怕關稅」還是「早知道」?——判斷基準

台股連三紅 天天驚驚漲 一場法說會 多頭信心大振

台股昨(17)日受惠鴻家軍、台塑四寶等低基期族群表態,延續驚驚漲走勢,終場上漲70點收23,113點,連三紅,改寫本波反...

艾司摩爾示警後市 台積電法說前夕飄烏雲

台積電法說會將在今日下午登場,儘管外資持續買超力挺,但全球半導體顯影設備龍頭荷商艾司摩爾(ASML)卻示警後市,本季展望...

川普為降息想換掉鮑爾?專家推測「試水溫」:關稅成本已開始慢慢轉嫁

川普傳擬撤換聯準會主席,市場嗅出降息訊號? 根據白宮官員與《紐約時報》消息,川普在與共和黨議員會面時表示「可能會開除鮑威爾」,甚至已起草解職信。不過他隨後公開否認,稱「極不可能」這麼做。 市場反應快速:因為短期利率深受聯準會政策影響,投資人擔心川普若動手,可能導致聯準會提前降息,2年期公債殖利率也因此下滑。 有分析指出,這可能是川普在為後續(開除包爾)動作「試水溫」。

台股買盤湧 站上23,000 AI概念股領風騷、電子族群全面點火

輝達、超微晶片對陸解禁利多發酵,加上台積電法說前押寶買盤湧現,推升台股昨(16)日開高收高,終場大漲206點、收23,0...

美債殖利率升到5%!專家剖析:市場估Fed會延後降息...恐年後才有動作

昨晚美國債券市場震盪劇烈,30年期公債殖利率從六月來首次突破5%大關,來到5.02%!為什麼殖利率會上升?因為投資人認為: 通膨可能回來了 聯準會可能不急著降息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