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底部在哪? 瑞銀指「四大利空」漸淡化:最高上看25420點

瑞銀在最新出具的台股策略報告中指出,由於影響市場的四大利空均逐漸淡化,維持台股2024年底的目標指數為23,915點、最高上看25,420點,暫居外資圈最高。聯合報系資料照
瑞銀在最新出具的台股策略報告中指出,由於影響市場的四大利空均逐漸淡化,維持台股2024年底的目標指數為23,915點、最高上看25,420點,暫居外資圈最高。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股底部在哪裡?大盤自7月中旬以來劇烈修正,最大波段跌幅度達19%,成為亞洲表現第二差的市場。瑞銀在最新出具的台股策略報告中指出,由於影響市場的四大利空均逐漸淡化,維持台股2024年底的目標指數為23,915點、最高上看25,420點,暫居外資圈最高。

台股近期所面臨的四大利空包括:美國科技公司財報表現不一,導致美股近期呈現震盪、輝達(NVIDIA)Blackwell系列出貨遞延、美國經濟疲弱的擔憂影響全球股市表現,以及日本套利交易解除相關的資金流動,導致台股走弱。

瑞銀台灣策略分析師陳玟瑾認為,目前台股回檔修正明顯,但是否已經觸底仍取決於美國經濟的走向。若美國經濟實現軟著陸,將有助於台股與科技股的穩定並逐漸反彈;但若美國出現經濟衰退,台股則可能會出現更大的下行空間。

她表示,因此台股距離谷底可能仍有一段距離,尤其是在美國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建議投資人需要關注美國經濟數據和全球資金流動的變化等,都將對台股未來走勢產生重要的影響。

另一方面,由於台股受惠2025年企業營運強勁,營收預估將年增25%,遠高於27年平均值14%,因此在基本面的護持下,指數前景並不看淡,預估今年底前將上看23,195點,最高更上看25,420點,居外資圈最高。

陳玟瑾分析,科技產業的前景仍然穩健,根據大部分美國科技公司財報顯示,AI相關的投資仍在持續,對於整體科技業而言是積極的成長動能。其次,雖然Blackwell系列延遲,但影響有限,日後可能被Hopper系列、及2025年GB200的潛在增長所相互抵消。

台股今年第2季財報和7月營收皆符合市場預期,儘管市場波動度較大,但幾乎大多數公司仍能夠達成、甚至超越原先預設的業績目標,預計台灣科技股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繼續保持穩健。

此外,ETF也在這波扮演支撐的腳色,尤其保證金壓力已顯著緩解,加上投資人積極買入ETF,市場正在逐步恢復穩定。不過,她提醒,未來仍需關注散戶的投資操作,若出現大規模ETF贖回,市場可能會再次面臨壓力,建議密切關注ETF資金流動和保證金比例的變化,適時調整投資策略。

展望後市,瑞銀看好包括:雲端AI供應鏈、AI智慧型手機、電信、紡織、與自行車等五大產業,個股則喊買:台積電(2330)、瑞昱、聯發科、華碩、仁寶、和碩、台達電、廣達、元大金、開發金等十檔個股,建議在避險環境中,將焦點轉向「被過度做空」的個股,同時維持防禦及穩定的資產配置,如此還能在市場反彈時抓住上行潛力,又能避免潛在風險。

台股 瑞銀 科技股 美國經濟 財報 輝達

延伸閱讀

8月台股期指漲783點

台股上漲598點收21,469點 單周挫低169點卻拉長下影線

電金傳產齊揚 台股大漲687點攀至21558點

美股勁揚 法人:台股有望挑戰半年線

相關新聞

台股今上漲106點…外資連2買 加碼新光金5.14萬張居買超榜首

台股今天終場上漲106.40點,收在21759.65點,週線翻紅上漲324.46點,外資及陸資買超新台幣29.44億元,...

黃仁勳開金口 台股衝出三亮點 加權指數寫史上第四大單日漲點

台股受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開金口,三大法人昨(12)日聯手買超481億元,推升台積電秒填息領軍,電子權值股...

通膨會引發熊市嗎?股價被低估該撿便宜...還是會影響實質報酬?學者翻開數據解答

1949年炎熱的夏天,華爾街在一片低迷的氣氛中交易清淡。紐約人到露天電影院消暑,看暑期強片《瓊斯海灘的女孩》(The Girl From Jones Beach)。

熊市與牛市多大差別?美史上大蕭條時期...當日交易價值不到21萬美元

1949的世界和1932年時很不一樣。在1932年的德國總統選舉中失利的希特勒,這時已經死了,在世界上最血腥的衝突中有5500萬人喪命。在這段期間,美國的常備軍人從1932年的25萬增加到1945年的1,200萬以上。離開美國去參戰的人中,約有30萬人沒有活著回來。

台股成交量出不來低低低!直雲:等轉多準備好現金再大舉進場

台股每天都有新低量,所以仍然要降低操作金額和頻率。

台股漲25點開21,089點 台積電開高2元

台股11日開盤指數為21,089.18點,上漲25.1點。台積電(2330)開盤價906元,上漲2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