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鐵台中站人龍排到站外 在地人驚沒遇過...網批:自由座無限賣?

中秋收假車潮塞到晚上 國5宜蘭至頭城又紫爆「車速剩16公里」

馬祖北竿大停電 台電緊急搶修拚晚間10時復電

台股再創一年新高!漲47點收16,761點 台積電漲5元收560元

台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股今(6)日再創一年新高,收盤上漲47.23 點,收盤指數16,761.66 點,成交量 2,723.54億元;台積電(2330)收盤上漲5元,收盤價560元、漲幅0.9%。法人表示,盤勢高檔區間整理機會較大,近期具題材的股票皆有輪漲機會,若沒有買在今日低檔區,就可以不要太追高,可以去尋找其他漲過的題材標的,待下次補漲機會再找賣點。

兆豐國際投顧研究部協理黃國偉表示,下一個會影響股市的市場關注焦點在美國CPI公布以及利率決策會議,在沒有新的利多因素出現之前,指數接下來高檔區間整理機會較大,觀光、電力、AI等近期具題材的類股皆有輪漲機會,比如今日觀光較強勢,除非一早在漲幅還未擴大之前就先介入,否則若沒有買在今日低檔區,就可以不要太追高,可以尋找其他已經整理一段時間的、上一波漲過的題材股介入,待下次輪漲時再找賣點。

黃國偉指出,在具有更近一步可以影響股價訊息或時間出來之前,題材股標的的挑選策略有二:若為反應速度較快的投資人,可以緊盯相關題材股,若有轉強訊號,比如量放大,或是股價突然間明顯買盤進入,就可以積極介入;但若是屬於沒那麼敏感的投資人,可以守株待兔策略,無論是觀光、電力、AI等,看過去經驗,這些題材股只要整理一段時間,就又會輪漲,所以題材股可在回檔整理時找時間買來等,等到下次轉強機會再賴找賣點。

今日盤面維持十千金,強勢的有:力旺(3529)、創意(3443)、祥碩(5269)、譜瑞-KY(4966)。

高於500元以上的高價股中,強勢的有:和泰車(2207)、穎崴(6515)、富邦媒(8454)、健策(3653)、台積電、材料-KY(4763)、精測(6510)。

今日成交量大的強勢股:大亞(1609)、長榮航(2618)、中工(2515)、協易機(4533)、日月光投控(3711)、華邦電(2344)、華新(1605)、橋威、凌巨(8105)、光群雷(2461)

今日成交量大卻走跌者:新光金(2888)、康舒(6282)、毅嘉(2402)、華紙(1905)、彩晶(6116)、映泰(2399)、三商電(2427)、飛宏(2457)、宏碁(2353)、亞力(1514)

今日成交金額大且走高者:大亞、創意、日月光投控、材料-KY、雄獅(2731)、奇鋐(3017)、愛普*(6531)、雙鴻(3324)、鳳凰(5706)、智邦(2345)

今日成交金額大卻走勢疲軟者:世芯-KY(3661)、康舒、玉晶光(3406)、技嘉(2376)、欣興(3037)、飛宏、華孚(6235)、毅嘉、華城(1519)、南電(8046)

台積電 觀光

延伸閱讀

劉德音:台積電今年資本支出區間偏向320億美元

台積電董座劉德音:已看到部分終端需求回升 前景十分光明

蘋果首款MR頭盔售價過高 蘋果概念股表現疲弱

台積電季配息何時再拉高? 劉德音這樣說

相關新聞

展覽加持股短多點火 鴻海科技日、智慧能源周等接力登場

景氣春燕遲到,台股近期拉回測底,法人認為,鴻海科技日、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台灣電路板產業國際展覽會、台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

法人正向樂觀…台股10月反彈 五訊號亮了

台股近來震盪盤軟,表現轉趨弱勢,特別是在外資不斷賣超下,8月及9月都收黑,總計第3季外資賣超3,739億元,指數下跌56...

台股活水到 迎選舉行情

台股昨(28)日在AI股回穩下,指數上漲43點,收16,353點,不過累計第3季大盤仍跌561點,季線連三紅止步。展望第...

通膨頑固難以消散…景氣連十藍燈好恐懼? 專家:繼續佈局市值型ETF

27號繼續開出藍燈且分數並未繼續挺進,反而停在15分且尚未進行改版,分數停滯的原因是...

連假行情開跑!台股早盤一度漲逾百點 有望上攻16,400點

周三(27日)美股三大指數上漲,又遇中秋、雙十連假,影響今(28)日台股開盤上漲20.35點,開盤指數16,330.71...

Fed不降息 他捨不得賣長債!網揭「最大缺點」曝僅1情況值得買

美國聯準會(Fed)9月政策利率按兵不動,滙豐銀行預測今年年底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停留在5.25%到5.5 %高峰,2024年後下半年穩步下降,進入降息周期。PTT網友討論,由於降息時間點難預測,因此考慮將持有的長債賣出、改投資市值型股票。其他人則認為,長債屬於資產配置的一環,長期投資報酬一定低於股票,除非資產夠多、有閒錢,不然不建議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