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基隆市民活動中心整建 屋頂全塌陷工人送醫追責任

吳東進痛失經營權 圖解新光金董事席次與變天4關鍵

政策利多、China Plus One雙引擎 法人:驅動印度十年行情

2023年2月印度溫度計分數:102.5
2023年2月印度溫度計分數:102.5

印度股市今年來為全球少數負報酬股市,印度指數及基金第1季因為淡季行情及市場雜音干擾,銀行金融、工業族群股價或有被連帶錯殺的情況,但近期印股曾連三紅指數站上6萬點大關,形成反彈趨勢,印度基金後市補漲行情看好。隨著印度預算案多項利多與China Plus One(中國大陸加一)議題持續延燒,提供印度相對良好的經濟環境及,依舊可支撐整體印度股市表現。

印度公布的預算案政策利多包含1.逐步整合財政預算與政府赤字;2.提升政府支出與資本支出引導的經濟成長內容;3.著重使用性提升,推動各項建設的實體與數位基礎建設。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庭樟表示,印度新預算案持續專注於經濟財政整合,並且兼顧基本成長。

近期歐美股市深受金融體系風險影響而震盪。林庭樟說,中長期來看,印度市場與成熟股市相關性較低,適合納入全球資產分散配置的一環,加上具備人口紅利、政策改革轉型、經濟擴張與企業雙位數成長等利多題材加持,印度仍是穩定配置的核心之一。

根據聯合國數據顯示,印度人口將在今年4月正式超車中國大陸,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坐擁人口紅利與龐大消費力優勢,低廉的勞工成本更吸引外資積極進駐印度,特別是國際科技業大廠,當中不乏許多台灣重量級企業。

林庭樟進一步表示,從生產面觀察,印度政府近幾年積極強化國內基礎建設、改善法規限制、吸引外資投入,期望透過質與量的提升,將印度打造為新的世界工廠。尤其在疫情與美中貿易戰影響下,「China Plus One」策略逐漸受到重視,越來越多國際大廠將生產供應鏈轉往南亞與東南亞,此舉不僅加快Made in India的轉型升級,也助長印度經濟的強勢表現。

預料China Plus One的供應鏈轉移,可望推升印度超越中國大陸,成為未來十年全球最值得投資的重要市場。市場預估印度今明兩年的實質GDP年增率分別為5.6%及6.5%,相對於全球的1.9%及2.5%,印度持續在眾多主要經濟體中為GDP成長最高的國家;另2023年印度企業每股盈餘成長率也上看18%。

根據瀚亞投信與印度當地資產管理公司ICICIPRU提供的印度溫度計指數2022年2月指標數據為102.5;較上個月底微幅下滑,建議持續維持股債平衡配置。

印度股市今年以來出現難得修正,短期內處於區間震盪,但從估值回落來看,已吸引全球共同基金進場加碼,預期相對良好的經濟環境及政策將持續支撐整體股市表現,投資人可逢修正積極進場,單筆加碼搭配定期定額紀律投資,提前布局印股,預約印度十年大行情。選股策略方面,將關注政策轉型及產業利基的受惠產業,例如高價值醫藥、精密儀器、食品處理與電子半導體領域。

印度

延伸閱讀

人妻婚後長落腮鬍!丈夫嚇到離婚 結局勵志超感動

蘋果推動印度勞動法改革 以促進供應商產能轉移

路透:印度卡納塔卡省政府批准鴻海9.6億美元投資案

印度洗腦神曲奧斯卡爆紅 德國大使館發起跳舞挑戰

相關新聞

6/9【早晨財經速解讀】標普再創新高 日韓市場入牛市 印度股市也創新高 說好的衰退呢?

美國股市周四收紅,因科技股恢復漲勢,而且在下周迎來多個經濟和政策事件之前,市場波動率指數降至歷史低點。標普500指數較去年10月低點高出逾20%,跨過技術性的牛市門檻。

觀光股狂飆還可以買? 法人曝這檔股價太委屈

疫情解封後,觀光股迎來大商機,旅遊熱潮下,旅行社股漲不停,飯店等相關股也是一路強漲,到底觀光股這一波的漲勢會到何時?還可...

6/8【早晨財經速解讀】景氣比想像中的糟?5月出口連9黑 不用怕 Q3將復甦?

美國科技股下跌,拖累美國股市走低,加拿大央行意外升息,投資人押注於聯準會(Fed)7月勢必也會再升息,對大型股逢高獲利了結。

6/7【早晨財經速解讀】反彈結束or牛市開啟?美製造業復甦 服務業衰退?

美國股市周二小漲,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創下近一年來最高水準。金融股在內對經濟敏感的類股上漲,投資人觀望下周公布通膨數據和聯準會(Fed)決策。

6/5【早晨財經速解讀】拋價值追AI?台股直衝萬七 跑還是追?5月非農逼聯準會6月升息?

亞洲最大的防務會議上,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在演講中警告台海衝突將以「無法想像的方式」影響全球經濟,美中兩國軍方需要加強溝通。以下是本周開盤前,最值得留意的五件國際和兩岸要聞:

創一年新高!台股大漲194點收16,706點 台積電漲11元收562元

黃仁勳表示輝達下一代產品仍會交給台積電(2330)生產,台積電今(2)日股價上漲11元至562元、漲幅2%,帶動大盤開高...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