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彥平專欄/面板、車用電子 可布局

美國聯準會(Fed)官員忽鷹忽鴿的論調左右全球金融市場的多空氛圍,美股陷入高檔震盪格局,台股年後因法人歸隊表現亮眼,漲幅優於MSCI新興市場指數。惟美股國際大廠財報多空分歧,及台廠法說會對未來展望的不確定性,致使台股短線也轉為漲多整理的態勢。
不過,市場期待企業庫存去化上半年有機會落底,且Fed對經濟軟著陸有信心,升息腳步可望放緩,強勢美元不再則市場資金轉向將有利於亞股表現。因此,台股短線技術指標過熱,仍須提防指數修正疑慮,然多頭格局未改變前逢回仍可偏多操作。
美國多項通膨指標儘管已經趨緩,但就業市場的強勁造成薪資通膨難以降溫,服務業通膨居高不下,導致Fed官員堅持高利率抑制物價上漲仍須維持更長時間,且利率峰值也高於市場預期。
然而,從美國整體經濟活動放緩,製造業庫存仍在去化與需求沒有增長,而季節性旺季帶動的消費需求也逐步降溫,高物價也開始降低消費者購買力道。
現階段美國勞動市場供需失衡在於企業招聘困難,企業職位空缺數增加,廠商只能調高薪資或增加福利以穩定人力。因此,美國勞動力成本與時薪增速已脫離高點,就業結構性難題只須經過一段時間調整改善後,勞動力供需將能回歸正常軌道。
台灣景氣對策燈號再度亮出藍燈,加上1月春節連假效應,出口訂單大幅萎縮,產業鏈持續消化庫存,燈號預期連三藍機率大增。
此外,上市櫃公司財報主要受制消費需求不振以及供應鏈庫存調整衝擊,財測達成率壓力大。一線大廠從對庫存去化觀望態度到執行砍單、縮減資本支出與裁員的動作,皆顯示對未來景氣仍存有疑慮,將衝擊台廠供應鏈獲利。
因此,終端消費需求是否只是因為先前疫情而增加的下單量需要時間消化,還是歸因於各國緊縮政策進而抑制終端需求,且造成產業供需失衡與景氣降溫,仍是投資人須思考的課題。
台股多頭趨勢仍未扭轉,多數廠商皆認為庫存去化第2季可望回歸正常,且對下半年產業復甦樂觀期待,致使科技股股價強彈充分展現最壞情況已經過去。
惟產業鏈仍存在訂單量下修與價格調整的困境,投資人操作上仍須以產業庫存修正步入尾聲,且現貨報價有機會調漲的面板股,或具業績成長趨勢的車用電子為投資方向。
(作者是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