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葉倫一番話提振市場信心 美股道瓊早盤漲300點

股海自由行/年後行情可期 緊盯美中兩大事

台股。(本報系資料庫)
台股。(本報系資料庫)

2023年開盤至農曆春節封關僅11個交易日,台股便繳出上漲5.6%的好成績,徹底擺脫2022年的重挫陰霾。提振股市好表現的因素,包含台積電(2330)1月12日法說會釋出上半年美元營收下滑4%~9%、下半年營運回溫的訊息後,市場偏向利多解讀,美股ADR大漲逾6%,帶動隔日台積電股價強攻重返500元大關。

同一時間,美國公告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6.5%,符合市場預期,加上近期聯準會部分委員釋出鴿派訊息,預測2月聯準會可能只會升息1碼,相關訊息皆是投資人信心回升的重要催化劑。

投資人期待農曆年後台股上漲動能可以持續維持,從歷史紀錄觀察,近15年台股農曆年後開紅盤表現相當突出,指數在開紅盤後一個月、二個月以及三個月的上漲機率,分別達80%、73%、73%,勝率皆達七成以上,農曆年後的台股行情的確令人期待。

然而股市上空也並非萬里無雲,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三讀通過,對房價及內需消費是否造成衝擊仍有待觀察;台股封關期間適逢美股財報周起跑,美股財報數據好壞,也會影響台股開紅盤表現,加上目前仍處電子庫存調整期,接下來二到三個月的上市櫃公司營收表現可能也不會太好看。

綜合評估,目前市場利多及利空訊息並存,惟多數利空已提前反映,股市縱使再跌,再破底的機率並不高,只要持股水位控制得宜,保持投資的彈性,投資人仍可依局勢的變化再來進行持股調整。

至於年後趨勢預判,目前市場最關心的二件大事,除了2月2日聯準會升息議題外,包括中國大陸解除清零封控,會在農曆年前後持續造成疫情大爆發;大陸部分省市雖溫馨喊話非必要不返鄉,但依現況發展,大陸恐仍難避免疫情爆發,建議此時投資人應該冷靜思考疫情爆發高峰過後,大陸社會活動反而會出現回復正常運作的機會,屆時包括中概內需消費、手機需求預期也將快速回溫,配合手機下游庫存去化已漸接近健康水位,更加有利於手機晶片、PA、被動元件拉貨動能。

傳統產業方面,解封後快速帶動人流回籠,報復性消費力道估將推動醫美、保健食品、隱形眼鏡等日常社交及生活需求,同時預估年後大陸房地產支持政策將陸續推出,制約房地產的因素也將一一消除,居民購房意願有望提升,有利鋼鐵、水泥報價回溫。

除了大陸解封商機,另一個投資機會在於景氣落底回升產業,例如國際記憶體IDM大廠減產,及美國對大陸半導體產業之相關禁令,將有助DRAM供需改善,預期2023第3季產業供需有望好轉,就歷史過往表現來看,股價通常會在供需反轉前一到二季啟動,目前剛好進入可以開始布局的時間點。

新產品、新應用題材也會是年後市場關注焦點,Intel及AMD新款伺服器平台Eagle Stream、Genoa同步推出,刺激白牌伺服器換機需求,儘管在全球景氣衰退下許多企業削減IT支出,惟全球雲端市占合計六成的Amazon與Microsoft,目前並無傳出暫停資料中心建置消息,樂觀看待整體伺服器產業2023年的營運表現。(作者是台新投顧總經理)

台股 台積電

延伸閱讀

海基會大陸台商春節聯誼2月2日登場 李大維回歸首秀

陸造船業 持續保持世界第一

未來3天 冷空氣來襲 陸中東部降溫逾8℃

十大熱門零股 ETF占四檔

相關新聞

3/21【早晨財經速解讀】聯準會慌了?瑞信ADR腰斬 六大央行出手撒美元 三月不升息?

美國股市周一收高,全球主管機關全面提振市場信心之下,銀行業的危機有所緩解,而最近金融動盪也讓市場猜測主要央行可能放慢升息腳步。

外資賣超47.83億元大砍金融股 敲進7檔電子股

台股今天震盪收低,下跌32.99點,外資賣超新台幣47.83億元,賣超前10名以金融股居多,有國泰金等4檔

3/20【早晨財經速解讀】聯準會暫緩縮表 本週FOMC出現變數?瑞銀併瑞信!巴菲特救市能終結銀行連環爆?

為遏止歐美金融業的信心危機,歐美金融監管機關上周末「加班」,安排由瑞士銀行(UBS)併購陷入困頓的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希望趕在周一(20日)金融市場開盤前敲定協議。知情人士透露,瑞銀與瑞信目前對價格意見分歧,瑞士當局正考慮把瑞信全部或部分收歸國有。

Fed將發布利率決策 台股推演四劇本

美國聯準會(Fed)將在台灣時間23日凌晨宣布最新的利率決策會議(FOMC)結論。隨矽谷銀行、瑞士信貸等陸續爆雷,市場對...

矽谷銀行破產事件「4個步驟」就看懂! 他:錢太多貸不出去

近期市場上最大的事件莫過於「矽谷銀行破產」...

電子股領軍 指數漲逾百點重返5日線

在美國多家銀行宣布聯合注資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美股大漲,帶動台股以電子股為首同慶,指...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