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自由行/2023挑戰不少 掌握贏的策略

台股示意圖。(本報系資料庫)
台股示意圖。(本報系資料庫)

2022年即將邁入尾聲,回顧這一年,除了中國大陸,各國逐漸走出疫情干擾,但通膨持續高升、貨幣政策趨緊給各國經濟與金融市場不小的壓力。2022年主要央行的激烈貨幣緊縮政策,由製造業下行作為開端後,2023年可能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由下行走向衰退的一年。

美國經濟短期會有消費帶動的回溫,但從各指標、特別是失業率來看,仍難避免可能發生在第2季末的衰退,由失業率於今年7月達到3.5%的低點後往後11個月推算而得;通膨方面,我們預估2023年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降至3.6%(核心PCE為3.3%),其中核心商品通膨將在2023年底降至0%;住房通膨將於2023年初放緩、並在年底降至4.7%;非住房服務類通膨最僵固,預估在2023年上半年反轉向下、並在2023年底降至5.3%。

聯準會(Fed)的升息循環逐漸走向尾聲,預估2023第1季終端政策利率會升至5.25%,但最快2024年才會降息。

其他地區方面,歐元區與英國因緊縮持續較久,加上本就較弱的基本面,將是成熟市場中表現最差者。而中國大陸寬鬆政策與疫情封控放鬆,2023經濟成長有機會優於2022年,但整體內外需仍分別受制於共同富裕與美中對抗下的供應鏈選邊站趨勢。台灣部分,消費在解封後,延續今年下半年的走勢成為明年成長的主力,但投資與出口放緩影響整體GDP成長略走弱,2023年預估成長2.5%。

在股市方面,我們預估美元偏強,2023年全球股市大方向為美股優於非美股市,防禦股優於循環股。美股方面,未來盤面焦點已逐漸轉向基本面、特別是獲利下行。預估S&P 500指數在2023年在第1季見高後走跌,至第3季末/第4季初(經濟衰退期走到一半)見底後再重新上揚,第3季是一個布局的好時機,景氣衰退中期後的股市報酬一般非常豐厚。

在美股類股方面,預期表現最好的類股包括醫療保健設備與供應、製藥、生技與生命、網路零售、軟體與服務、餐飲。醫療保健和軟體與服務屬典型的防禦型成長股,是我們在景氣下行、市場利率停止上升、並且預期未來向下時最推薦的風格。陸股在共同富裕政策下結構偏空,但2023年其寬鬆環境或將使股市表現在全球中相對靠前。

美國公債我們建議還未到升息結束前一到二個月前,宜先買入短債,待衰退風險提升再轉為長債。投資等級債會呈現負超額報酬,但評等較佳的券種將獲得青睞;高收益債受銀行貸款標準趨嚴與企業貸款需求下降影響,加上景氣衰退都會使高收益債投資風險提高。新興市場債部分,觀察重點在信用利差變化,新興亞洲的低外債主權債與內需公司債較佳。

對2023年我們提出以下的大類資產投資策略:1.地區首選美國(相對於非美成熟市場)、中國大陸、東協;2.風格以財務強健為主;3.主題/產業上聚焦綠能相關、必需性消費、醫療、公用事業、軟體與服務、網路零售、餐飲、中國大陸醫療;4.固定收益建議美債先短天期再長天期、高評等IG;5.商品部分建議黃金。

(作者是凱基投顧董事長)

通膨 美國公債

延伸閱讀

評/21世紀重要的一頁?回顧2022經濟 通膨、升息與疫情

美國2023年尚未開局就已黯淡? 低經濟成長、高通膨預期、更高利率目標

Fed猛升息也無法終結濫發貨幣 陶冬:就算薪資成長10% 不會投資你仍是魯蛇

12/16【早晨財經速解讀】崩了!道瓊暴跌760點 台積電ADR殺2.4% 費半重挫4% 這一輪回調會破底嗎?擔心衰退or通膨?

相關新聞

台股由黑翻紅守住萬七 漲42點收17,171點 觀光族群表現突出

美國零售銷售額數據衰退0.1%,導致美股震盪,進而影響台股今(16)日處於震盪整理格局,尾盤由黑翻紅,收盤指數17,17...

台股早盤漲逾50點持續向上攻 台積電開平盤581元

台股今(16)日開盤指數為16,136.52點,上漲7.74點。台積電(2330)開平盤價581元。

美股勁揚帶動台股早盤漲逾200點 台積電開漲8元

美股周三(1日)收盤勁揚帶動台股今(2)日開盤指數為16,094.26點,上漲55.7點。台積電(2330)開盤價為53...

2族群強勢撐盤!台股周線連五紅 有望向上盤堅

1日台股在美股科技股回檔下,盤面快速輪動,維持高檔震盪走勢,終場上漲4收在17,438點,成交量3033億元;周線連五紅...

台股11月寫五大驚奇 外資狂敲2,400億元創紀錄

MSCI(明晟)季度調整效應發威,台股昨(30)日在外資持續買超79.6億元下,最後一盤甩尾爆出1,252億元量能,拉出...

市場共識不升息、通膨持續降溫…務必樂觀沒問題? 他:要關注失業率

雖然不升息已是市場共識,但相較先前鷹派態度,更讓投資人放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