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台灣今年IPO達45家創4年新高 金額刷新6年最高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15)日發布「安永大中華區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調查報告」,多重負面因素影響全球股市震盪下修,但今年台灣上市、上櫃企業共45家,籌資額357.26億元,家數創近4年新高,金額則是從2017年以來最高金額,今年較去年增加17家,整體籌資額增加36.43億元,未受太大影響。
安永審計服務部營運長黃建澤指出,截至今年12月15日,今年台灣上市市場共20家掛牌,較去年度增加5家,籌資金額達277.61億元,較去年度增加27.99億元,增幅約11.2%,籌資額最大為科技業的采鈺,籌資67.38億元,占上市總籌資額24.27%;籌資額第二為力智科技,籌資52.42億元,占上市總籌資額18.88%;另有3家KY股公司為峰源-KY、北極星-KY、錼創科技-KY合計共籌資26.96億元。
上櫃市場則有25家掛牌,較去年度增加12家,籌資額約79.65億元,較去年增加8.44億元,增幅約11.85%。上櫃籌資額最大為電子商務的綠界科技,籌資18.66億元,占上櫃總籌資額23.43%;其次為科技業的廣閎科技及宏碁資訊,分別占總籌資額8.14%、8.02%。
黃建澤表示,今年上市櫃企業中仍以科技業最多,共19家、總籌資達208.75億元位居第一。台灣持續朝向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另有59家企業申請興櫃,同樣以科技業為主,興櫃其他產業多元發展,如能源開發、廢棄物處理等。
他分析,今年受到美國聯準會(Fed)持續升息、俄烏戰爭及台海地緣政治風險等影響,台灣加權指數跌到12629點,投資人相對趨於保守,但在國安基金進場後,短期加權指數低檔有支撐,也隨著全球股市面臨震盪波動,在疫情趨穩下,今年台股IPO動能未受影響,可正向看待明年表現。
展望2023年台灣IPO市場,他認為,預計以科技、生技醫療為主要,台灣半導體產業占有先進製程優勢,但面對外部挑戰,從擴大海外布局分散風險到人才技術培訓,藉此增加科技產業的競爭力;企業也透過科技轉型,期望減少氣候變遷的負面衝擊,觀樂觀看待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等相關產業。至於生技醫療業在政府與企業積極擴大再生醫療、精準醫療等發展,結合台灣科技產業基礎與優秀醫療人員,可創造台灣優勢。
全球市場方面,今年全球IPO明顯放緩,今年至今共有1333家企業在全球上市,年減45%,籌資額1795億美元,年減61%。今年中國和香港表現兩樣情,總計中國及香港的IPO數量492家、籌資額1010億美元,分別占全球的37%和56%。
其中,中國A股預計有416家公司申請上市,數量雖較去年減少15%;但籌資額人民幣5849億元,較去年增加9%,籌資額連續兩年創下新高紀錄。香港則預計共76家公司申請上市,籌資額1076億港元,和去年同期相比,IPO數量和籌資額分別減少21%及68%。不過下半年IPO活動回溫,IPO數量、籌資額分別占全年的74%和84%。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