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增資潮!金融業逼2000億元 產險占五成最缺錢

今年來受美國升息、俄烏戰、通膨、疫情、地緣政治等五大利空罩頂,股債市崩跌、防疫險更掀理賠海嘯,讓金融業啟動史上最大增資潮。據金管會與各業者公告初估,光以今年底資金到位的增資額就高達1995億元,又以產險業增資額占了半數、逼近千億元「最缺錢」。
據統計,至今共有四家金控辦現金增資,包括國泰金(2882)、台新金(2887)、新光金(2888)與國票金(2889)共730億元,其中僅國票金30億元及國泰金75億元留在金控帳上,其餘都轉增資給子公司。
六家銀行業辦現增者,包括上海商銀(5876)、新光銀、陽信銀、遠東銀(2845)、華泰銀和連線商銀(Line Bank)共318.3億元,除新光銀是母金控增資外,其餘五家都是獨立銀行。
六家壽險辦現增者,包括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台新人壽、三商美邦人壽(2867)、第一金人壽及安達產,合計587億元,其中僅三商美邦是獨立壽險,估算兩次現增合計約87億元左右。
六家產險業辦現增者,包括富邦產、國泰世紀產、中信產、兆豐產、和泰產和新安東京產,合計985億元,除富邦產、兆豐產是屬一次增資外,國泰世紀產、和泰產和新安東京產3家都是二度增資,中信產則是三度增資。
換言之,今年至今22家金融業辦現金增資,再剔除母金控現增給子公司的重複計算後,總增資規模已高達1995億元創金融史上最大增資潮,其中又以產險業增資占了近5成居冠,壽險業也占了3成。
若再將今年增資需求、遞延到明年的永豐金(2890)與兆豐金(2886)估350億元,這一波金融市場五大利空,讓各大金融業者增資潮已上探2345億元。
據金管會數據顯示,僅2015~2016年金控和銀行業有約1000億元左右的增資規模,其餘都落在數百億元之譜,壽險業則是2018年現增764億元規模較大,換言之,2022年金融業破天荒、近兩千億元增資潮是歷年首見。
金融業增資方式至少有五大類,發行普通股、特別股、盈餘轉增資、發行債券、發GDR,特別股多具有債券性質無助提升普通股權益(CETI),僅有發普通股現增才是從大股東口袋「掏真金白銀」,而今年幾乎各金融業都是發普通股現增,有助提升財務狀況,強化承擔風險能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