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早晨財經速解讀】衰退來襲 哪些資產最適合投資?抗議四起陸股大漲 中國將鬆綁清零政策?主計處下調GDP 明年成長率恐降至7年低點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昨(29)日示警,國際機構預測,明(2023)年美、歐、英等先進國家通膨雖回降但仍居高,且經濟轉呈微弱成長或小幅衰退,若未來高通膨持續且失業率升高,美國、歐洲等先進國家恐將陷入「停滯性通膨」泥沼。
楊金龍昨日赴中研院經濟所60周年所慶,並以「台灣的通膨與貨幣政策:回顧與展望」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他在會中提及,今年以來美、歐、英等主要經濟體通膨率大幅攀升,明年雖可望低於今年,但仍遠高於疫情前水準;隨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加速緊縮,經濟前景面臨下行風險,明年主要經濟體可能轉為衰退。
楊金龍分析,主要機構評估主要經濟體明年陷入衰退機率高,尤以歐洲地區衰退風險最大;主要機構評估美、歐、英未來一年陷入衰退機率,分別介於0.48%~96%、60%~96%、75%~80%之間。
楊金龍引述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的說法指出,美國大幅升息,恐引發經濟衰退;但升息過慢,恐使停滯性通膨風險升高。
他強調,經濟衰退屬景氣循環的階段,期間較短,但人口結構老化、所得分配不均、儲蓄過剩等長期結構問題不易解決,在高通膨壓力消退後將持續拖累經濟,經濟體系重回低利率、低通膨、低成長的長期停滯現象。
楊金龍說,桑默斯認為,美國經濟並沒有可持續的超額需求,未來有可能再度發生長期停滯;IMF前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表示,美國發生長期停滯的機率有九成;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認為,當前美國需求疲弱、經濟放緩,人口老化與移民減少,亦將抑制未來經濟成長,因此當通膨開始回降後,美國仍將進入低成長、低通膨的長期停滯時期。
展望未來,楊金龍表示,全球經濟具高度不確定性,先進國家是否會走向停滯性通膨或長期停滯,仍待觀察,台灣是高度開放小型經濟體,受國際經濟金融情勢影響甚鉅,尤其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往往會產生龐大外溢效應,對小型開放經濟體造成很大衝擊。
人民幣對美元在岸價與離岸價昨(29)日雙雙迎來大反彈,人民幣對美元在岸開盤跌破7.2後,隨即上演反攻秀,反彈近600個基點,一度升至7.153元高點,下午收盤報7.1663元,升值336個基點或0.47%;而人民幣對美元離岸價也從日內低點7.2487元一路走高,一度升破7.16元,最高反彈超過900個基點。
外界預期外資正在大舉買進人民幣資產,帶動人民幣升值,累計11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升值1,500基點,加上30日是11月最後一個交易日,11月人民幣有望出現單月升值,這將是今年3月以來人民幣首次出現單月升值。
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昨天大貶372個基點至7.1989元,來到近三周低點。外匯交易員認為,傳大陸防疫政策放鬆或是推升人民幣走強原因之一;另外,大陸證監會28日決定在股權融資方面調整優化五項措施,包括恢復涉房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及配套融資等,也刺激境外機構的做多人民幣的情緒。
不過,大陸國家衛建委昨日召開記者會說明防疫政策,並未對第九版、20條做更大變動。僅提到要對長期封控給民眾生活帶來影響進行糾正與避免。
另一大陸某銀行外匯交易員表示,近期人民幣匯率的走勢與美元漲跌關聯度並不明顯,上周美元指數回落,但人民幣對美元卻貶值,感覺逆周期因子的作用正逐漸淡化。
中金公司分析,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報價繼續趨於正常化,預測值與實際值之差維持在低位,或許意味人民幣匯率恢復雙邊波動後,中間價更多開始由市場決定。
申港證券則指出,目前人民幣匯率已回穩,未來大陸國內經濟的逐步復甦,以及美國「通膨見頂-升息放緩-中美利差預期穩定」,國內及國外雙面支撐將助力人民幣匯率觸底回升。
大陸內部有許多分析認為,人民幣會大幅反彈的原因在於,人行宣布降準後,外資紛紛進場抄底大陸境內中國國債所致。而此前,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廖群分析,中長期而言,人民幣匯率仍將保持升值趨勢,儘管整個過程會存在匯率起伏,但大陸經濟穩健增長基本面令人民幣具備升值潛力。
游庭皓的《早晨財經速解讀》針對財經時事做最新解讀,周一至周五開盤前半小時(8時30分)準時直播,議題從總體經濟、產業動態到投資哲學,信息量飽滿,為你顛覆直覺,清理投資誤區,用更寬廣的角度帶你一窺投資的奧秘。
免責聲明:《游庭皓的財經皓角》頻道為學習型頻道,僅用於教育與娛樂目的,無任何證券之買賣建議。任何形式的投資皆涉及風險,投資者需進行自己的研究,持盈保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