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自由行/低檔分批布局 掌握作帳行情

台股在11月終於展開市場期待已久的反彈行情,反彈力道之強超出市場預期,截至昨(25)日,加權指數單月大漲逾1,828點、漲幅14.1%,表現居全球主要市場前段班。
盤點11月台股三大族群表現,分別為電子上漲18.05%、傳產漲8.7%、金融漲8.0%;次族群中以半導體族群單月大漲25.4%傲視群雄。電子股回神對投資人產生了激勵作用,連帶平均成交量也較10月回溫逾一成。
台股的好表現引申出另一個話題,法人年底作帳行情是否有譜?
今年前三季國內法人投資績效,應是美國次貸風暴以來最糟糕的一年,所幸第4季全球股市出現較大幅度反彈行情,稍稍彌補法人今年操作績效表現。今年前三季虧損過大,預估今年績效由虧轉盈機率不高,同業間績效排名之爭,應是接下來各家最後衝刺的目標,法人年底作帳企圖心值得投資人期待。
從籌碼方面可一窺端倪,外資法人前十月對台股皆呈現賣超,累計賣超金額高達1.34兆元,創下外資法人單一年度賣超台股新高紀錄,11月15日傳出波克夏第3季已買入逾45億美元台積電(2330)ADR,為波克夏首次買進台灣科技股,加以美中元首G20會面後,美總統拜登表示認為中國大陸短期不會犯台,且11月15日ASML宣布在新北林口設廠,金額逾9.6億美元(約新台幣300億元),為ASML對台歷來最高投資金額,顯示外資對台海地緣政治風險擔憂明顯降低,外資單單近十個交易日就買超台股1,500億元,搶進動作相當積極。
本土法人方面,投信今年以來對台股不離不棄,月月買超台股,累計前十月買超金額達2,541億元,進入11月仍持續站在買方,若無意外,有機會達成單一年度,連續12個月分皆買超台股的難得紀錄。
觀察這波年底績效之爭,電子族群明顯成為國內、國外法人拉抬績效的主戰場,預估年底前此趨勢應該都不易改變,尤其半導體相關重點個股。但是投資人若不想追高,尋找基期仍低且明年具成長潛力的族群中長線持有,亦不失為進可攻、退可守的好策略。
電子族群方面,網通產業受惠資料中心建置需求快速成長、5G FWA受益政策快速布建、低軌道衛星迅速興起,將分別帶動交換器及光收發模組規格升級潮,以及衛星周邊基礎建設供應鏈成長爆發期。伺服器相關供應鏈同樣有堅實業績做為後盾,明年Intel、AMD新款CPU平台,以及美系資料中心資本支出仍將成長下,預期明年伺服器市場年增率將成長約6%。
傳產族群方面,觀光、餐飲、百貨等內需產業近期營運已明顯回溫,隨著各國逐步開放國境,相關族群獲利有機會逐步回到疫情前水準。汽車族群受惠美國IRA補貼,加速美國車市電動化,預估電動車規模將由2021年的52.6萬台成長至2025年達200萬台以上的水準,有利相關台廠供應鏈營運表現。
至於鋼鐵、水泥族群今年受限大環境不佳,營運表現不盡理想,近期報價雖有止穩現象,惟仍僅止於谷底盤旋階段。值得留意的是,近期各家法說不約而同釋出明年春季有機會迎來復甦機會,投資人可利用現在股價低檔機會分批布局。
(作者是台新投顧總經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