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三業 9月大砍台股

9月台股崩跌11%,金管會昨(27)日公布金融三業(銀行、證券、保險業)9月大砍台股逾1,400億元,又以銀行業殺紅眼、減碼1,365億元最多,產險、證券也各減碼36億至37億元水準,僅壽險業逆風酌加35億元,可能是汰弱換強的換股操作。
銀行主管坦言,銀行業9月大砍台股全為了「自救淨值」,避免投資損失重擊淨值,進而影響放款投資額度、資本適足率及配息能力等三大關鍵指標。
其中又以攸關配息、設海外據點等關鍵指標的普通股權益(CET1)掉得最凶,更有多家銀行已「逼近警戒值」,引發銀行警鈴大作。
依金管會要求,各銀行申設海外據點、承作高資產財管等多項業務,普通股權益需達逾9%(法定比率加2個百分點),該主管說,已有多家都逼近警戒水位,銀行若不積極砍股自救,可能連業務都做不了。
金管會昨天公布9月底金融三業持股債部位、及壽險業資金運用狀況。銀、證、保三業投資國內外股票部位降到2兆5,992億元,單月大減5,055億元、累計前九月持股部位更下降了1兆1,060億元,但因是帳列金額,受國內外股市漲跌影響甚大。
金融三業中,9月底以保險業持有國內外股票合計達2兆564億元,持股部位最大,其中台股部位是1兆5,953億元;抱台股部位居多的銀行業,9月底水位降到4,812億元;券商抱台股水位達594.4億元、國外股票部位達21.3億元。
若以9月台股大跌11%、前九月台股崩跌26%來推估,台股部位居多的銀行業,9月大減碼台股1,365億元,累計前九月估減碼696億元,全面降低台股投資水位。
一家民營銀行主管私下抱怨,相較壽險業有「債券資產重分類」救淨值,同樣面臨股債市崩跌的銀行業,什麼都沒有,只能「砍股自救」,避免第4季市況更差,讓淨值掉更多,先行停損。
據統計,第2季全體本國銀行平均普通股權益比率僅剩10.66%(剔除性質特殊的輸銀和純網銀),其中已有五家銀行普通股權益低於9%,更有多家大型行庫接近9%承作多項業務的警戒水位,在各家砍股自救後,第3季可能略為回升。
壽險業部分,9月則略加碼約35億元,法人說,各大壽險業對台股操作策略不一,有業者採「愈跌愈買」、也有逢高獲利了結、落袋為安,認為9月整體壽險業應是換股操作的態勢。
9月產險和券商則各減碼36億至37億元,若以累計前九月來估算,金融三業估仍減碼台股逾700億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